在寒假的暖阳下,曲阜师范大学“智融乡情,数润乡土”实践队踏上了乡村调研之旅。他们聚焦乡村特色西红柿产业,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全面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乡村生态、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并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与环境保护宣传,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图为“智融乡情,数润乡土”实践队
深入大棚,洞察西红柿生长周期奥秘实践队初入村庄,便被大片的西红柿大棚所吸引。走进温暖的大棚,绿意盎然的景象扑面而来,成串的西红柿或青涩待熟,或红透饱满,挂满枝头。队员们在种植户的引领下,开启了对西红柿生长周期的深度探寻。从播种到收获,西红柿的生长周期紧密相连又充满挑战。种植户详细介绍,育苗期需精准调控温度与湿度,为种子发芽创造最佳环境。队员们观察到,大棚内设有温控设备,确保温度始终维持在适宜范围。待幼苗长至一定阶段,便进入移栽期,这一步关乎幼苗能否茁壮成长。实践队了解到,移栽时需小心呵护根系,保证植株稳固扎根。
图为助养殖户采摘的新鲜西红柿
在开花坐果期,充足的光照与合理的施肥是关键。队员们发现,大棚顶部采用了高透光材料,最大程度满足西红柿对光照的需求。同时,种植户依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状况,科学调配肥料,保障果实发育。到了收获期,红彤彤的果实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种植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实践队队员们全程参与观察记录,深刻认识到每一颗西红柿的成熟,都凝聚着种植户们的精心呵护与辛勤付出。走访农户,聚焦工人收入与生活改善西红柿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实践队挨家挨户走访,与在大棚劳作的工人们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收入情况和生活变化。在与工人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不同岗位的收入各有差异。熟练的种植工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每月能获得较为可观的收入。除了日常工资,部分工人还能享受到因产量达标或品质优良而发放的奖金。一位在大棚工作多年的阿姨笑着说:“以前农闲时,家里没啥收入,现在在这大棚里干活,每个月都能拿到稳定工资,日子越过越好啦!”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采摘工人
随着收入的增加,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许多家庭翻盖了新房,购置了现代化家电,孩子们的教育投入也得到了保障。队员们深切感受到,西红柿产业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幸福感。全面调研,见证西红柿产业带动乡村发展西红柿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对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全方位且深远。在产业规模上,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越来越多的农户投身其中,不仅带动了种植环节的发展,还拉动了上下游产业,如农资供应、农产品运输、农产品加工等。当地的西红柿凭借优良的品质,在市场上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产品畅销省内外。随着产业的发展,乡村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极大改善。道路更加宽敞平坦,方便了农产品的运输;灌溉设施不断完善,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同时,乡村的商业也日益繁荣,超市、饭店等纷纷涌现,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当地西红柿养殖户
在就业方面,除了种植大棚的工人,还催生了电商销售、物流配送等新兴岗位,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一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表示:“没想到在家乡也能找到这么好的发展机会,西红柿产业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的希望。”实践队通过对产业发展的深入调研,清晰地认识到西红柿产业已成为乡村发展的强大引擎。实地勘察,关注乡村生态环境现状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乡村的生态环境状况也备受实践队关注。队员们沿着乡村小道,对周边的河流、土壤、空气等进行实地勘察。队员们发现,当地在发展西红柿产业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在灌溉方面,采用了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在肥料使用上,大力推广有机肥,减少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同时,通过合理布局大棚,保障了空气流通,减少了病虫害的滋生。
图为在大棚内生长的西红柿
在河流治理方面,村里定期组织清理河道,确保河水清澈。村民们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不再随意丢弃农药瓶、化肥袋等农业废弃物。实践队看到,乡村的天空湛蓝,河水清澈,绿树成荫,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亲身体验,队长引领采摘乐趣与感悟为了更深入体验西红柿产业,实践队队长李会娜在当地村民的热情指导下,参与了采摘工作。村民们手把手教她如何挑选成熟的果实,以及正确的采摘手法,避免损伤植株。队长小心翼翼地穿梭在植株间,轻轻握住西红柿,一扭一摘,不一会儿便收获满满一篮。“采摘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耐心与细心。每一颗果实都承载着种植户的期望,这让我对农业生产有了更深的敬意。”队长感慨道。这次采摘体验,不仅让队员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丰收的来之不易。
图为队长李会娜在西红柿养殖户的指导下采摘西红柿
此次“智融乡情,数润乡土”实践队的乡村之行,收获满满。队员们深入了解了西红柿产业及其对乡村发展的全方位影响,用实际行动传播了乡村振兴与环境保护理念。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持续关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撰稿人:鲍岚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融乡情,数润乡土”实践队
指导老师:刘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