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做官时有三不贪,科举钱不贪,赈灾钱不贪,而第三点更显高明

史理爱学思 2024-07-07 13:03:10

和珅是清朝著名的大贪官,嘉庆皇帝抄他的家,竟然抄出了八亿两白银,相当于大清朝十几年的收入,这都不是富可敌国了,和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比皇帝还富有。

乾隆怎么会不知道和珅的所作所为呢?

但乾隆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是他被和珅蒙蔽,而是他心知肚明,和珅的钱就是皇家的“私房钱”。和珅贪的钱越多,嘉庆得到的钱也就越多。

不过,乾隆不发作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和珅太过精明了,他的言行举止都不会让乾隆感觉过界。

就拿他贪污来说,和珅也不是什么钱都拿的,他有自己的原则——“三不贪”。

一、科举钱不贪

真正意义上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经过千年的发展,清朝时期的科举制度乃是最完备的,发挥出了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功能。

清朝时期的名臣如张廷玉,乃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孙嘉淦,乃是康熙五十二年的进士,晚清四大名臣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和曾国藩,都是通过科举入仕。

和珅贪污,第一不贪的就是科举钱。

有人可能会问了,和珅是内阁首席大学士,又管着翰林院,要想在科举上面捞油水,还不是轻轻松松,为何他这样的贪官都不敢染指科举呢?

这还要从清朝科举的特点开始说起了。

唐朝的科举,考试内容与皇帝的喜好息息相关,比如玄宗时期,因为玄宗皇帝喜爱诗词,科举内容中就多加了诗词,这也是为何那么多诗人都能入仕的原因。

清朝由于是少数民族政权,因此对于汉人文化特别重视,讲究一个文以载道,所以孔子在清朝地位很高,科举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也就少不了孔孟之道。

清朝的统治者认为,熟读儒家经典的学子,将来做了官之后,能够恪守君臣之理,始终秉持着天地君亲师的观念,这对于皇权的稳固是有积极作用的。

清朝科举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分层次考核,从最低一级的童生到乡试、会试,再到殿试,每一层级都是优中选优,确保了能走到殿试的人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由于童试和乡试的范围很广,几乎涵盖了每个地方,所以这两种考试都是由当地政府进行组织的,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毕竟没有人会在自己的地盘上作弊。

综合这几个特点就可以知道,和珅之所以不贪科举钱的原因了。

首先和珅自己是乾隆朝多个部门的一把手,他是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的,难道会为了一点钱招一个草包进来吗?

第二,除了殿试之外,会试以下的考试体量太小了,就算能贪污这一部分,也不好开价,总不能让和大人去挣小钱吧?

可见,和珅不贪科举钱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他就是最大的朋党,不怕没有人投奔,不如将科举打造成彻底的人才选拔机器,这反而有利于他手里有人才可用。

二、赈灾钱不贪

其实和珅并非是不贪赈灾钱,他是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来敛财。

当一个地区发生天灾的时候,国家当然要拨款赈灾,其使用的款项包括最常规的粮草、医疗、防疫以及安置等等,但是,在灾情不明朗的时候,户部无法确定一个明确的拨款数额。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面对纪晓岚的指责,和珅语重心长的给他解释了一番。他说灾民不是人,只要喂得饱就行,一斤小麦可以换三斤麸糠,本来可以救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可以救三个人了。

纪晓岚又问,灾区里,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竟然在贪污!他们难道不知道很多老百姓都已经饿死了吗?

和珅又耐心给他解释,赈灾是大事,但是谁来执行?是直接把粮仓打开让灾民进来吃?那直接乱套了。

所以还要依靠基层官员去帮助朝廷发放粮草救济灾民,不让这些人吃饱了,他们会去为朝廷干活吗?

这个故事虽然充斥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色彩,但是管中窥豹可以看出,和珅也算是在费尽心思办事了,他明白,一点油水不给下面的人捞,他们大概率也不会好好办事儿。

在他那个位置上,军政大权统揽一身,他根本不可能做到什么实事不干,专心贪污的。

灾情发生的时候,本身就是户部侍郎的和珅会第一时间下发赈灾款,然后在民间通过钱庄贷款的方式发放赈灾款。

这一环节就是为了喂饱各级官员,有了他们,和珅才能把赈灾这件事办好,才能顺利给乾隆交差,他自己的乌纱帽才能保住。

等到灾情过去,灾区一定会面临着重建,试想一下,这份重任会交给谁呢?自然是和珅,到时候他趁着重建打捞一笔不是更好吗?

三、最精明的“办不成事不贪”

如果说科举不贪、赈灾不贪是和珅受困于自己的身份,那么这“办不成的事不贪”则体现出了和珅高明的政治头脑。

身居高位的人是根本不缺钱的,特别是和珅这样级别的高官。

他平日里敛财的手段主要就是为他人办事或者安排职位,一般人还没有资格给和大人行贿呢。

和珅完全可以收钱不办事,就算他真的这样做,也不会有人持反对意见,因为和大人拿了自己的钱,就说明跟和珅攀上了关系,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和珅不明白吗?

和珅是贪,但他明白有些钱是不能贪的。

他的贪腐之路讲究一个细水长流,既然是做生意,跟熟人做生意最为稳妥,陌生人的钱再多也不能拿。

有了这样的原则,和珅身边的人会成为他的铁杆心腹,这些心腹又会主动去维护和珅的权利地位,地位巩固之后,又能更好的捞钱,不得不感叹和珅的智慧。

所以说,他是贪,但也是聪明的贪,知道怎样将利益最大化。

至于和珅的结局,也正是印证了杨慎的那句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眼见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当乾隆的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刻,也是和珅的人生尽头,这是历史的大势,无论再高明的人,也无法规避。

来源:中国知网《天下第一贪官——和珅》白汉坤

0 阅读:0

史理爱学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