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山为西路军报仇,违令打光1万发炮弹,战后向祁连山跪拜大哭

饺子历史迷 2024-12-07 16:19:54

郑维山,为西路军复仇,硬是打光了一万发炮弹,被彭德怀批评了还不后悔。

1949年,兰州战役打响。解放军围攻兰州,面对的却是马家军这帮“硬骨头”。守军依仗兰州的天险,还有那些修得滴水不漏的碉堡群,硬生生把解放军的进攻挡了下来。郑维山,这位曾经历过西路军惨败的将军,主动请缨参战,带着63军杀进了战场。结果呢?打得凶、炮弹用得狠,还差点挨了彭德怀的板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西路军的血债,郑维山刻骨铭心

1936年,西路军在祁连山遭遇覆灭,郑维山亲身经历了这一切。马家军的残暴手段,让人不寒而栗:活埋、枪杀、甚至挖心、割舌,这些暴行郑维山全都记得清清楚楚。西路军的战友牺牲在这片土地上,而他自己则化妆成乞丐、一路讨饭才逃回延安。这种经历,不仅刻在了他的记忆里,也化成了他对马家军的刻骨仇恨。所以,到了兰州战役,他根本不计成本、不留后手,用了整整一万发炮弹,仿佛要把所有愤怒都砸到敌人的头上。有人说郑维山不理智,但站在他的角度你会发现,这不是理智不理智的问题,而是恨到极点的宣泄。

2. 马家军的抵抗,比想象中更强硬

马家军可不是普通的杂牌军。整个军队是马步芳的家族式运营:上层是马家的亲戚,下面是马家人的死忠,甚至普通士兵里也掺杂着马家子弟。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比谁都狠。再加上兰州地形复杂,三面环山,北有黄河,阵地上全是钢筋水泥碉堡。郑维山指挥的63军,第一次进攻窦家山阵地时就碰了钉子,伤亡惨重。面对这种局面,他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集中火力狂轰滥炸。炮弹打得多,确实奢侈,但在这种情况下,郑维山的逻辑很简单:不炸开马家军的碉堡,根本没法打。有人批评他“杀鸡用牛刀”,但你要知道,马家军可从来不是“鸡”,而是披着盔甲的“狼”。

3. 郑维山的性格,刚硬到有点“偏执”

郑维山这个人,脾气冲、性格硬,关键还特别重感情。他不是那种会按部就班、步步为营的将领,而是喜欢用雷霆手段解决问题。兰州战役中,他不仅亲自上前线勘察,还把所有火力集中到一点,猛攻窦家山阵地。这种打法,虽然高效,但也很“贵”。战后彭德怀批评他炮弹用得太多,郑维山嘴上不说啥,心里却一点都不认同。他觉得,为战友复仇,为西路军讨回公道,怎么用都值。后来有人说他是“带着个人情绪打仗”,这话听着像批评,但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郑维山的执着。这种执着,让他在兰州战役中立下了大功,但也让他在军事手段上显得有些“极端”。

郑维山在兰州战役中的表现,既有个人情感的因素,也有现实战场的考量。他的选择看似激烈,但从结果来看却为兰州战役的胜利打开了突破口。或许正因为有像郑维山这样性格鲜明的将领,历史才多了一层复杂和厚重。

1 阅读: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