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豆瓣5.4分,这个分数究竟冤不冤?

饭娱圈 2025-02-26 19:25:30

最近,备受瞩目的《难哄》开播后热度居高不下,可豆瓣开分却仅 5.4 分,这个成绩一出来,瞬间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作为影视博主,今天就来和大家唠唠,这 5.4 分,到底低了吗?

剧集亮点大盘点

(一)演员魅力剖析

先来说说白敬亭,他在《开端》里的出色表现,成功让大家记住了那个机智勇敢的肖鹤云,也证明了自己的演技实力 。这次在《难哄》里,他饰演的桑延,那清俊的外形,和角色的适配度简直满分。剧中桑延的傲娇、毒舌,还有对女主那藏在心底多年的深情,都被白敬亭演绎得入木三分。比如他和女主相处时,那不经意间流露的小表情、小动作,把桑延那种又想靠近又嘴硬的模样,展现得活灵活现。再加上他本身就有庞大的粉丝基础,从开拍起,就吸引了无数粉丝的关注,为剧集带来了超高的热度。

章若楠这边,她有着一张极具辨识度的初恋脸,笑起来甜美又治愈。在《悲伤逆流成河》中饰演的顾森湘,那温柔善良的形象就深入人心。这次在《难哄》里,她把温以凡的敏感、自卑,还有在爱情面前的小心翼翼,诠释得十分到位。尤其是她的哭戏,感染力超强,让人看了心疼不已。她和白敬亭之间的 CP 感也很强,两人的对手戏自然流畅,让观众嗑糖嗑得停不下来。

(二)制作细节挖掘

制作团队在画面质感上真的下足了功夫。剧中的场景布置十分用心,校园部分充满了青春的气息,那些熟悉的教室、操场,一下子就把观众拉回到了学生时代。都市场景又极具现代感,灯光、色调的搭配,营造出了一种浪漫又温馨的氛围。比如男女主在夜晚的街道漫步,暖黄色的灯光洒在他们身上,那画面简直不要太美好。配乐的选择也恰到好处,不同的场景搭配不同的音乐,进一步增强了情感的渲染。在男女主感情升温的时候,轻快的音乐响起,让观众也跟着心情愉悦;而在一些虐心的场景,悲伤的音乐又能瞬间戳中观众的泪点。

(三)原著 IP 优势

《难哄》的原著本身就拥有超高的人气,在晋江文学城上收获了无数书粉的喜爱。原著中那细腻的情感描写,还有男女主之间双向奔赴的爱情故事,让人看了就难以忘怀。书粉们对原著的情节、人物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剧版一官宣,就引发了书粉们的强烈关注和期待。大家都盼着能在荧幕上看到自己心中的桑延和温以凡,这种强大的原著粉丝基础,为剧版的热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原著精彩的故事情节,也为剧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改编不太离谱,就有很大的吸引力。

槽点深度大吐槽

(一)演技短板展现

虽说演员有各自的闪光点,但演技方面的短板也着实明显。章若楠在剧中的一些表演,真的让人有些出戏。就拿女主在职场遭遇咸猪手那场戏来说,她的表现就是瞪眼、发抖,表情和动作十分单一,完全没有把那种惊恐、愤怒又无助的复杂情绪给演绎出来,让观众很难产生共情。还有她和白敬亭的一些对手戏,情感的传递也不够到位,感觉两人之间的化学反应不足,CP 感差了那么点意思。白敬亭这边呢,他在一些情感爆发的戏份里,表现也稍显逊色。比如桑延得知温以凡过去遭遇时,那种心疼、愤怒和自责交织的情感,本应是很有张力的,但白敬亭的演绎却有点平淡,没有把角色内心的波澜完全展现出来,这对角色的塑造和剧情的推进都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

(二)剧情硬伤罗列

剧情方面的问题也不少。男女主的相遇就充满了不合理性,第一集里他们就三次 “偶遇”,便利店买水撞上、公交车站躲雨碰上、连租房子都能成邻居,这概率简直低得离谱,现实中哪有这么巧的事,就好像是编剧强行把他们凑到一起一样,让人看得尴尬癌都犯了。而且剧中的慢镜头过多,很多场景都用慢镜头来渲染氛围,可有些地方根本没必要,像第 5 集男女主在雨中旋转对视的场景,8 分钟的慢镜头 MV,配上煽情的配乐,观众看了只觉得莫名其妙,这到底是在看剧还是在看 PPT 啊?还有女主的遭遇,简直就是 “悲惨大集合”。她被同事灌酒、被房东骚扰、被路人跟踪,短短几集就遭遇了 “三连暴击”,这剧情也太狗血了,编剧难道是跟女主有仇吗?这样的情节设置不仅让观众看得心累,还破坏了剧情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三)价值观争议探讨

剧中还有一些情节引发了价值观上的争议。比如男主的 “强制爱” 行为,虽然在偶像剧里这种霸道的设定很常见,但在《难哄》里却被过度呈现,桑延对温以凡的一些 “强制行为” 多达 17 次,平均每集 1.5 次 ,这就有点扭曲了。这种将控制欲包装成 “深情”,把情感暴力美化为 “浪漫” 的叙事,很容易误导观众对爱情的认知,甚至可能助长现实中的情感操控行为。还有女主在面对一些伤害时,表现出的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式情感走向,也让观众感到不适。她对男主的一些不合理行为,不仅没有反抗,反而还逐渐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也让观众对剧情的发展感到不满 。

评分影响因素全解析

(一)粉丝与路人的评分差异

在评分的阵营里,粉丝和路人的态度可谓是天差地别。粉丝们因为对主演的喜爱,往往会带上厚厚的 “粉丝滤镜”。就拿白敬亭和章若楠的粉丝来说,他们从剧集筹备阶段就满心期待,开播后更是全力支持。在他们眼中,自家偶像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都是完美的,所以给出高分那是理所当然。在豆瓣的评论区里,就有不少粉丝留言:“哥哥 / 姐姐演得太好了,颜值即正义,这剧必须高分!”

而路人观众则更注重剧情的合理性和演员演技的真实感。他们没有粉丝滤镜的加持,看剧时更加客观,一旦发现剧情拖沓、演技尴尬等问题,就会毫不留情地给出低分。有位路人网友就吐槽道:“本来冲着宣传来的,结果看了几集,剧情太离谱,演员演技也撑不起来,实在看不下去,只能打低分了。” 从目前参与评分的人数来看,粉丝和路人的占比情况不太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双方在评分上的巨大差异,对最终的评分结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粉丝的高分和路人的低分相互拉扯,让评分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

(二)豆瓣评分机制的局限性

豆瓣的评分机制虽然一直被大家视为影视评价的重要参考,但它也并非完美无缺。豆瓣评分主要是通过注册用户观影后的打分来计算平均分,这种机制看似公平公正,但实际上却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

用户规模的大小会对评分产生影响。如果一部剧的粉丝群体庞大,他们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评分,就可能拉高整体的分数。反之,如果遭遇恶意差评或者某个群体的集中抵制,分数也会被压低。题材类型也会影响评分的客观性。像一些小众题材的剧集,可能因为受众群体有限,参与评分的人数较少,导致评分不能真实反映作品的质量。而一些热门题材,即使质量一般,也可能因为关注度高而获得较高的评分。

社会舆论的导向也不容忽视。一旦网络上出现关于某部剧的负面舆论,比如演员的负面新闻、剧情的争议点等,就会影响观众的评分心理。就拿之前的《当家主母》来说,因为卷入 “虐猫事件”,大量差评者涌入,导致评分骤降至 2.8 分。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豆瓣评分的参考价值,让《难哄》的 5.4 分也变得有些扑朔迷离。

(三)舆论导向的作用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舆论导向对评分的影响愈发明显。《难哄》开播后,网络上就出现了不少负面评价,一些吐槽剧情、演技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讨论。这些负面舆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让很多原本对该剧持中立态度的观众也受到影响,在评分时倾向于给出低分。

比如,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对《难哄》剧情的吐槽视频,短短几天就获得了数十万的点赞和转发,评论区里也是一片吐槽声。这种负面舆论的传播,让很多观众在还没观看剧集时,就已经对它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等到真正评分时,自然就不会手下留情。而且,一些营销号为了吸引眼球,也会故意夸大剧集中的槽点,进一步引导舆论走向。这种舆论导向在评分争议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难哄》的评分争议愈演愈烈。

结论:分数背后的思考

综合来看,《难哄》有它的亮点,演员的魅力、制作的用心以及强大的原著 IP 都是它的加分项。但不可否认,演技短板、剧情硬伤和价值观争议这些槽点也十分明显。至于这 5.4 分到底低不低,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不过,从这次的评分争议中,我们也能看出,观众对于影视剧的质量和价值观表达越来越重视。希望未来的影视剧能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为观众带来更多优质的作品。大家觉得《难哄》的 5.4 分合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
饭娱圈

饭娱圈

为大家提供电影电视娱乐等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