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除了前面已经介绍的那些,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当值得用浓墨重彩的一笔,来尽量还原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张士诚,小名九四,泰州人,从事的职业是贩卖私盐。
古代盐是国家管制的物品,未经允许是不能贩卖的,但是总有胆大之徒,看上了这条财路。
私人贩卖的盐,必然是便宜的,便宜就会导致官盐的销路成问题,于是贩卖私盐这职业,历来都是刀尖上跳舞,有的人借此发大财,有的人早早毙命。
张士诚不仅胆大不怕死,而且属于命好的人,这事后来在高邮之战中也被证明,关键时候如有神助。
他通过贩卖私盐,挣了不少钱,结交了不少朋友,但是这职业还有一个特色,不稳定。有钱不代表有地位,碰到动荡日子,就会出现富家大户盐收到了,但是张士诚货款没收到的情况,甚至会有富人欺负他,直接不给钱,这里面弓兵邱义最嚣张。
富豪家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难,更何况还得受这气。
至正十三年,1353年,于是张士诚揭竿而起,带领兄弟和李伯生等十八位壮士,杀了邱义,其他的富豪也没逃过他们的手,当时的场景,一片狼藉,房子被烧毁。
一不做二不休,都已经到了这份田地了,已经无法回头了,当时的盐丁苦役久矣,张士诚名声在外,招兵买马比较顺利,但是打的过程比较曲折。
听闻张士诚起兵,元将李齐奉命去劝降张士诚。张士诚投降,当时行省参知政事赵琏命令张士诚划船,趋淮泗,此时的张士诚怀疑对方想把自己包饺子,不敢发船,后来知道了赵琏没有准备,干脆就叛变了。
《元史忠义传》里记载了赵琏,在赵琏眼里,既然元朝已经招降了张士诚,张士诚又叛变,就是不忠不义,辜负朝廷,作为执政大臣的赵琏,怎么能屈服于如此小人?
最终张士诚杀了赵琏,并且抢走了官库的钱,发了一笔战争财,走入得胜湖,占据了兴化。
守得胜湖的是镇南王府参议军事纳速刺丁(这名字我打字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打错别字),他召集士兵守得胜湖,但是阿速卫军和一些官员,见张士诚兵力强大,直接跑了,而纳速刺丁与他的三个儿子战死。
至正十三年五月,张士诚进占高邮。李齐又登场了,这人也是胆大,又去招降张士诚,后来被张士诚投进监狱。
这样的场景,在明末的时候,也发生了很多次,守将劝降起义军,起义军刚开始同意归顺,此后又复叛,比较出名的人物,张献忠。
后人在研究明朝灭亡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究竟是降还是剿,明朝自己的策略是经常变的,时而降,时而剿,正是这种反复无常,导致了将士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将士们都迷茫了,结果也可想而知了。
至正十三年,张士诚自立为诚王,国号大周,改年号天祐。
相比徐寿辉的”天完”,大周这名字起的看起来高大上。
张士诚下令务农桑,让百姓可以有条活路,并且要求谨慎选择官吏,以民生兴耗为考察官吏的标准。此后又兴建学校,多方式选拔人才。
这时候的张士诚,不再是盐贩子,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占据一方的割据势力。但是元朝这个庞然大物,是不会坐以待毙的。
张士诚占据高邮后,元朝屡次诏安,张士诚拒绝投降,于是命脱脱率领大军前来讨伐张士诚,声势浩大。
《元史脱脱传》是这么写的。“西域、西番皆发兵来助。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
大军经过济宁,祭拜了孔子,过邹县,祭拜了孟子。至正十四年十一月,大军到达高邮。
脱脱大军连战连捷,有人劝张士诚放弃高邮。张士诚想来想去,不能放弃,高邮就是他唯一能依赖地方。
张士诚和他的将士们在城楼上坚守。这是他们唯一的路了。
但是战争是残酷的,元军眼看着就要攻破城池了,张士诚甚至已经在思考,城破那天,他应该怎么办。
上天厚爱坚守之人,张士诚命不该绝,从历史上也能看出来,关键时候总有人出幺蛾子。
元朝宣政院使哈麻,屡次在皇太子,太后面前进见谗言,监察御史袁赛因不花(看看这名字)也三次弹劾脱脱。
于是在元顺帝看来,脱脱就变成了,脱脱出师三个月,劳财费力,倾国家之财力,但是没有立下军功。
眼看着高邮就要攻破,脱脱被削去兵权。一时间全军都乱套了,张士诚知道自己活命的机会来了,趁机出击,转危为安,而且牢牢占据了全国最富饶的这片土地。
这场战役对于元朝来说,可以算的上是挽救元朝统治的机会了,但是关键时候小人进言,脱脱努力付之东流。脱脱交出兵权,被押送西去,憋屈死去。
从这之后,元军开始依靠各地的地主对付起义军,而各地的起义军也获得了喘息机会。
这场战役对于张士诚来说,突然之间,他什么都有了。他有钱有势,割据一方,不用再过朝不保夕的日子了。这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在他身上扎根,他是私盐贩子出身,原本就是想拥有钱财,可以在乱世中生活下去,他没有什么雄才大略,这种小富即安的思想,也为他后来的一个关键选择上埋下了伏笔。
这场战役对于朱元璋来说,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元军和起义军作战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本着谁称王打谁的思路,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制止郭子兴称王的原因,目标太显眼。张士诚这早早称王,把元军引到高邮,元军一顿胖打张士诚,但是朱元璋也跟着倒霉了。
因为脱脱征战高邮的同时,还派兵去攻击六合。六合就在滁州东面,万一失手,滁州就非常危险,六合的守将去向郭子兴求救。
问题的关键就来了,郭子兴和六合的主将有仇,朱元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三寸不烂之舌,摆事实,讲道理,终于把郭子兴说服了,出兵帮助六合。
到了六合,朱元璋发现自己想的和事实的差距大,在武器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元军面前,实在是难以抵抗。
最后元军退去的原因据说是有天朱元璋埋伏打了胜仗,但是马匹财物无法带走,最后忍痛又送回去,并且说这地的百姓都是没办法才抵抗元军的,现在愿意给元军做粮草补给,帮助元军打高邮。
元军信以为真,就真得放弃了六合,去打高邮去了。
这故事还是挺玄乎的,所以只能用据说来形容。
现在的形势看,高邮,滁州暂时安全,大家暂时偃旗息鼓,毕竟谁也不能天天打仗。但是滁州隐藏着危机,已经引起了元军的注意,对朱元璋的考验,很快也就要来了。
PS:关于张士诚称王,定国号和年号的时间,史料记载不一样,还有一个说法是至正十四年,本文用的时间来自于《明史张士诚传》和《元史顺帝六》。
史料参考:《明史》《元史》《明太祖实录》《国初群雄事略》《皇明本纪》《朱元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