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宝宝的睡眠习惯,宝宝习惯半睡半醒之间看到平时带自己的人在。宝宝的生活习惯,宝宝习惯了睡觉的时候有妈妈在身边,妈妈一离开,闻不到妈妈的味道就会醒。宝宝的性格原因,宝宝属于高需求型的宝宝,需要家人,尤其是妈妈更多陪伴。宝宝没有安全感,尤其是刚出生的宝宝,刚刚离开温暖的子宫,离开24小时陪伴自己的妈妈,来到一个对他们来说相对陌生的世界,有妈妈在身边会觉得至少还有熟悉的人在,一旦妈妈走开,就是自己独自面对整个世界,自然会没有安全感。
带宝宝的人太少,平时只有妈妈带宝宝,爸爸回家只顾着玩手机很少和宝宝玩,宝宝能依赖的人只有自己的妈妈,所以睡醒之后会下意识的找妈妈。宝宝和妈妈属于共生状态,0-5个月的宝宝还分不清自己和外界的区别,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个人;1岁以内宝宝虽然已经知道自己和妈妈不是一个人,但因为身心都未能发育完善,所以从身体到精神层面还是和妈妈处于紧密的共生状态,需要妈妈或者平时带自己的人提供无条件的接纳和全方位的满足,所以睡醒之后需要看到妈妈也正常。
宝宝有分离焦虑,6个月左右的宝宝就会有分离焦虑,3岁之内的宝宝属于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建立的阶段,如果在此阶段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宝宝的分离焦虑就加重。因此睡觉的时候只有感觉到妈妈的存在,才能睡得更安心。宝宝不会说话,睡醒了想找妈妈,如果妈妈不在身边,就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需要妈妈的情绪。宝宝做梦了,梦中妈妈不在身边,让他们感到特别着急,睡醒之后就要看看妈妈是否真的不在身边。宝宝还处于浅睡眠阶段,可以感觉妈妈是否在自己身边。
总之,这属于宝宝生长发育阶段的正常现象,等宝宝长大之后这种现象就会慢慢消失。妈妈如果有事要离开宝宝一会儿,可以等宝宝进入深度睡眠阶段再离开,或者在宝宝身边放件自己的衣服,或者让宝宝拿个平时喜欢的毛绒玩具,如果是新生儿阶段的宝宝,还可以给宝宝打个襁褓,宝宝会睡得更好。宝宝从有心跳起就建立了与人之间的情,一根脐带,连接着宝宝和妈妈,同命运,共呼吸。
不管谁抱起他,他不仅仅是通过嗅觉感知气味,还有一个就是感知心跳。对于刚出生的孩子,不是每一个宝宝都能幸福的和妈妈在一起。当宝宝被妈妈之外的人长期照顾时,他找的不是妈妈的气味,因为妈妈的气味不在,他找的就是心跳。宝宝在熟悉身边的环境,宝宝通过心跳和气味,来逐步认识这个新的环境。第一个熟悉的环境就是妈妈的子宫;出生后,第一个照顾他的人,就是他熟悉的第二个人。很多宝宝,非常幸福。认识的第一、第二个人都是妈妈。在他熟悉他的环境之后。如有再将宝宝一个人换地方睡觉,就会出现宝宝哭闹的情况发生;如果是妈妈带着宝宝一起换地方,就不会出现哭闹的情况。
平时妈妈去厕所,或者离开宝宝身边去别的房间拿东西的时候,要跟宝宝说一下自己只是离开一会,马上就会回到宝宝身边。虽然小婴儿刚开始听不懂,但妈妈每次离开宝宝都跟宝宝讲一下。次数多了,宝宝一听到妈妈那样说,就知道妈妈虽然要离开一会儿,但是还会回到自己身边。宝宝在短时间没看到妈妈,也就不会大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