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清代历史上王爵世袭爵位时间长达100年以上的十二位王爷

银友聊社会 2024-05-29 05:03:23

一、库车王,全称是库车世袭回部亲王,是清代册封的历代库车回部亲王;第一代王爷是由乾隆皇帝册封的米尔扎·鄂对,最后一代达吾提·买合苏提是历史上最后一代库车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王爷。时间从1759年至2014年最后一代库车王逝世,共计十二代255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哈密回王,清代哈密地方维吾尔族的封建领主,自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额贝都拉又译作额贝杜拉、厄碑都拉1867年康熙册封第一代亲王,至民国19年(1930年)末代回王沙木胡索特1930年逝世止,共传9世,长达233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长子,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成亲王,崇德三年,岳托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自皇太极册封岳托至爱新觉罗·晏森1910年袭爵克勤郡王爵,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被夺爵。按1912清朝灭亡时间算共计276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因作战智勇双全,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和硕睿亲王。乾隆四十三年追谥其为睿忠亲王,睿亲王自皇太极册封多尔衮至睿亲王中铨,中铨又称魁斌子。民国四年(1915年)袭睿亲王爵。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因为1912年清朝已经灭亡,所以按袭爵时间算共计279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六子。济尔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济尔哈朗受封和硕郑亲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郑亲王自皇太极册封济尔哈朗至爱新觉罗·照煦光绪二十八年,袭郑亲王爵,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被夺爵。按清朝灭亡时间1912年算共计276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六、和硕礼亲王: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王。代善于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礼亲王自皇太极册封代善至1929年爱新觉罗·濬铭,民国十八年袭礼亲王爵。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按袭爵时间算293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的父亲为代善第三子萨哈璘,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五年(1648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自顺治册封勒克德浑至爱新觉罗·文葵1922年袭顺承郡王爵。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3人被夺爵。按照袭爵时间算共计274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八、和硕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多铎是睿亲王多尔衮同胞幼弟,崇德元年封豫亲王。顺治元年(1644年)晋和硕德豫亲王,顺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自顺治册封多铎至爱新觉罗·端镇,别名懋林子,民国二年袭豫亲王爵。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按袭爵时间算共计280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九、和硕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1636年)封肃亲王,后因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之争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肃亲王自皇太极册封豪格开始至爱新觉罗·宪章民国十一年(1922年)袭肃亲王爵位,世爵共传9世,10王,按袭爵时间算共计286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和硕庄亲王(原称和硕承泽亲王):硕塞,皇太极五子,曾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八年(1651年),被封为和硕承泽亲王。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自顺治册封硕塞开始至爱新觉罗·溥绪,又称载功子。民国五年(1916年)袭庄亲王。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薨。世爵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被夺爵,按袭爵时间算共计265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一、和硕怡亲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胤祥是圣祖玄烨第十三子。雍亲王胤禛即位后(1722年),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乾隆年间,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怡亲王自雍正册封胤祥开始至爱新觉罗·毓麒光绪二十八年七月(1902年)袭怡亲王爵。世爵共传8世,9王。按清朝灭亡时间1912年算共计190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二、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永璘清朝宗室亲王,乾隆帝第十七子,嘉庆帝同母弟,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晋封庆亲王,不久去世,时年55岁,谥号为僖。庆亲王自嘉庆册封永璘至爱新觉罗·载振袭爵。世爵共4代传6人,按清朝灭亡时间算共计92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0

银友聊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