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右上角【关注】一米人生一米阳光。
每天关注生活、感悟职场、提升自我。
本文共1718字,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1 是否有结果导向意识结果导向也就是目标导向,是一名优秀管理者最突出的思维特征。管理是为了让团队一起达成目标。所以,优秀管理者一定是目标感很强的人。
而结果导向意识就是以终为始、高度关注和聚焦目标结果。说白了,就是先明确目标,再倒推资源。
“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这个观点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听得很多,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
结果导向、目标导向不光是定目标,而是倒推资源。
真正优秀的管理者都是结果导向的思维,以终为始,从目标开始考虑需要什么条件,然后主动想办法去创造条件,从而解决问题。
2 是否有明确的工作思路能抓住重点
工作中“能否抓住重点矛盾,根据重点确定目标”,是考验一个管理者的核心指标之一。
因为管理者的工作涉及内容多、范围广,而管理者的最大价值,就是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指明前进的方向。
抓重点能力弱的管理者,往往没有主见和工作思路,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力气使不到点上。可能很努力、很辛苦,团队成员跟着他不停地东奔西跑,但基本上是瞎忙活,因为没有结果和成绩。
“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
在管理当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管理者,并不是员工。
判断一个人抓重点的能力,首先看他的思维是否具有结构性,能否将较为繁杂的事物进行归纳和分类,其次判断他的分类标准和原则是否正确,与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否相符。
拎不清工作重点,会让你的工作没有目标。
如果在个人工作中,无法抓住最本质的问题,理清工作思路,那么当你开始带团队时,当你同时接受更多任务时,情况只能会更糟。
所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需要训练自己结构化的思考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普通员工关注的是思维的逻辑性,而管理者更需要具有较强的结构化思考能力。
3 是否拥有大格局有些人工作后很快就走上基层主管岗位,他们雄心勃勃,非常努力,表现很好,执行力很强,任务完成也不错。
但当他到了中层岗位后,尽管做得很努力很辛苦,业绩反而会往下走,要么苦苦支撑,要么被撒换掉。
对于这些持续奋斗的人来说,最有可能卡住他们、让他们无法事业突破的,就是格局。
“单枪匹马”可以出色完成工作,但是当你需要带着十几个人一起完成一项工作目标时,这个时候更考验你的整体观,而不是一件事情的具体能力。
它要求你站在更宏观的层次上看待问题,认知事物的隐藏规律,做出战略性选择。
说到整体观和格局,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米这家公司了。
2010年小米成立时,就开始主打性价比理念,相比华为、vivo、oppo等,小米手机的价格要低很多。在一次发布会上,小米创始人雷军更是承诺,小米手机的利润永远不会超过硬件的5%。
所有人都在怀疑小米的赢利能力——把价格压得这么低,哪里有利润?
但是几年后,小米却给了市场一个完全想不到的答案。从手机降价的单点比拼中走出来,去打造一个新的生态,即小米生态链。
所谓小米生态链,是指各种智能家居、小家电产品,如电视机、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滤水器、电饭煲、智能穿戴设备、路由器等。
手机能够与这些所有智能家电进行信息流通,共同形成了整个智能家居的生态。而手机、空气净化器、电饭煲看起来是低频消费品,但所有低频消费品整合在一起,就有了高频的可能性。
所以,小米在初期低价打开销量的思路也就说得通了,尽管极大地降低了利润,但它为未来的商业世界打开了大门。
虽然小米的这个故事是一个商业案例,但是越往后走,你越会发现,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格局。
拥有大局观的人,能全面、系统、前瞻性地看问题、思考问题,能够看到事物的全部,在思考时遗漏就很少,决策的错误就会减少。
而缺乏大局观的人往往会只抓住眼前或局部一点猛攻,但常常顾此失彼,对于公司和上级的战略意图,他们难于理解,要么简单执行,要么打折扣执行。
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他的大局观,而他的大局观决定了他的层次。
以上,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管理潜力的3个方向。
1、是否具有强烈的结果导向意识;
2、是否有抓住重点的能力;
3、是否拥有大格局和整体观。
如果你已经能在自己身上看到其中1点或2点,那么请不必心急,继续打磨自己的核心能力,补充其他技能,更好的机会和更大的平台在等着你。
--------------END----------------
欢迎关注【一米人生一米阳】大鱼号。如果觉得这文章对你有用的话,能否分享、点赞、转发帮组到更多人。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