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能吃什么?守住底线,拉高品质!这些措施让你吃得更放心!

知农三农 2024-12-13 11:58:46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啦,食品安全也就成了谁都躲不开的一个话题。特别是农村的老乡们,农产品的质量那可是直接关系到咱们每天吃的是不是健康。

这几年,有关农产品质量不好的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像蔬菜上有农药残留,肉里有激素啥的,食品安全问题变成了大家最操心的事儿。那到底咋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让咱们能吃上健康没毛病的食品呢?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事儿,瞅瞅市场还有消费者得咋一起对付这个难题。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才能让大家吃得更放心?

在好多农村的地方,农民过日子就靠着搞农业生产,农产品的质量跟每顿饭安不安全直接挂钩。以前啊,农产品质量这事儿没多少人在意,可后来农药残留、激素这些问题老是被曝光,这才让大家开始琢磨“到底能吃啥”。你看最新的《2023 年食品安全蓝皮书》上说,差不多有 40%的消费者对市场上的农产品质量不放心,尤其是在小县城和农村,食品安全的问题更严重。

为了对付这个难题,地方已经弄出了一堆政策,特别是推行那个“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就是说每一批农产品都得经过严格检查,还得向消费者保证质量。这肯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好办法。但是呢,这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头,保证农产品质量这活儿还难着呢。

二、守住底线,打好农产品质量的基础

要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先从源头下手。这当中,顶重要的就是把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给建立好、完善好。在咱们全国,农产品质量监测系统慢慢把各个生产环节都给覆盖住了,农产品的“身份证”也慢慢变成了消费者弄清楚产品来源的重要办法。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家里养的鸡鸭鹅肉,都能通过扫码知道生产、加工、运输的整个过程。

“全国有五万多个农业检测站,得保证每一批进到市场里的农产品都经过严格检测。”——农业部的相关人员这么说。

地方也加大了对农产品风险监测的劲儿。从农药残留到重金属污染,每一项指标都放进了监测的范围,保证每一批进到市场里的农产品都符合安全的标准。

三、拉高线,不止“合格”,还要“优质”

保障农产品安全可不单单是保证它们“合格”就行,更要紧的是把质量给提上去,这就得加强标准化建设。在这一块,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制度就出来了。绿色农产品的标准不光是关乎安全,还特别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让消费者吃到更棒、更健康的农产品。

就像这几年,地方弄出了好多绿色农业扶持政策,通过给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帮着农民改成种绿色农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一直在涨。根据最新的统计,2023 年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额涨了 25%,这就表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更健康的吃的花钱。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工作:全面监测与源头治理

保障农产品质量的重点在三个地方:监测、源头治理还有制度保障。

监测:精准把控每个环节,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建设,那是有了很明显的成果。从 2015 年到现在,监测合格率一年比一年高,到 2023 年,全国农产品的质量合格率都到 98.5%啦。这数据能提高,多亏了地方不停地给监测体系投入钱,还不断搞创新。

源头治理:少用农药和化肥,绿色农业的推广加上农药减量化政策慢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办法。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用生物农药,不光让农产品更安全了,也让环境污染变少了。好多地方的农民已经不大量用传统的化肥农药了,改成用对生态友好的农业办法。

制度保障:法律给质量安全撑住腰,除了把监测和治理体系弄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保障也特别重要。这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改了,加强了对农产品追溯管理的规定。每一批农产品都能通过追溯体系找到它是从哪来的,保证从地里到饭桌上的每一步都有人监督。

五、推动制度创新,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期机制

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事儿上,光靠政策和市场来推动可不行,制度创新还有长效机制的建设更要紧。把农产品追溯体系完善好,消费者就能通过扫二维码知道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这些详细情况。

“农产品追溯系统弄进来以后,我对自己种的菜更有信心啦,消费者也能放心买。”——这是一位有机农场主说的。

结语:每一口饭都值得放心

从地里到饭桌上,食品安全是每个消费者最基本的要求。

不过咱们还得接着使劲,推动农业往绿色发展,搞标准化建设,让每一口饭都更安全、更让人放心。

你觉得在保障农产品质量的这些措施里,哪一项最重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跟我们讲讲你的想法。

参考来源

国家农业农村部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策解读。

《2023年食品安全蓝皮书》。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版本与实施情况。

0 阅读:0
知农三农

知农三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