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常遇春全身溃烂后随即暴亡,朱元璋:抓捕常茂、处死常升

历史放大镜 2025-03-15 16:06:56

【前言】

朱元璋为啥能建起明朝呢?说起来,元朝到了末年,那朝廷是又烂又贪,当官的使劲欺负老百姓,把大伙儿逼得没法活了。这样一来,老百姓实在受不了,就只能起来造反,农民起义就这么爆发了。

朱元璋之所以能一统天下,当上大伙儿的领头人,多亏了身边那些死心塌地跟着他的将领们。要说其中的佼佼者,那肯定是常遇春和徐达这两位大将了。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可他们的性格却大不一样。徐达做起事来稳稳当当,而常遇春呢,就有些骄傲了。打起仗来,常遇春总是冲在最前面当先锋。

要说朱元璋手下谁最勇猛,那常遇春肯定算一个,人们都叫他“第一猛将”。可惜啊,他后来突然病死。虽然朱元璋在他死后给了个谥号,但对他儿子可就没那么好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投奔朱元璋】

常遇春小时候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里,不过因为他天生个子高,力气大得惊人,所以特别会射箭。

他二十三岁那年,正好是元朝快不行的时候,朝廷乱成一锅粥,当官的又贪又坏,拼命压榨那些本就过得苦的农民。老百姓们本来就活得艰难,这下连活下去的地儿都快没了,心里头能不憋气嘛。

各地的庄稼汉纷纷扛起了反抗的大旗,常遇春呢,因为实在没活路,也上了山,当了土匪,整天跟刘聚他们一块儿抢东抢西,还挺乐在其中。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啥也没干成,整天心里七上八下的。而且,他发觉没人能跟他较量,这让他更郁闷。每当听到别人谈论谁今天称王称霸了,明天谁又干了啥大事,这些话听多了,常遇春心里也开始对这种生活有了点憧憬。

他打心底里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特别是当自己被贴上“强盗”或者“贼寇”这样的标签时,心里头别提多别扭了。谁愿意当个被人瞧不起的“贼寇”呢,他更想成为的是让人竖起大拇指的大将军啊。

尽管刘聚待他如亲兄弟,照顾得无微不至,可这终究不是个办法,特别是现在,他已经像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目标。

他就琢磨着去农民起义军里,当上一份子,给老百姓帮把手。于是,他四处探听消息,后来知道了朱元璋的为人,特别瞧得上他。

朱元璋虽然起初身份不高,但他对老百姓很好,还精通兵法。常遇春看到这些,就决定跟着朱元璋干。后来,刘聚他们一伙人,见常遇春都走上正道了,也都跟着投靠了朱元璋。

这样一来,朱元璋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特别是常遇春等人的加入,让他们的战斗力突飞猛进。说实在的,他们俩碰面,简直就是他们人生路上的一个大转机。

一开始,朱元璋对常遇春是持保留意见的,毕竟常遇春新来的,以前还干过土匪,算是有点黑历史,所以朱元璋不得不多个心眼儿,处处小心。

我想瞧瞧常遇春是个啥态度,再瞅瞅他这人咋样,现在他啊,正处在咱们说的“考验阶段”。常遇春心里也明白,这正是他露脸的时候,没多久,他表现的机会就来了。

【杀掉俘虏】

在采石矶那场硬仗里,常遇春愣是靠着一股子不要命的劲儿,硬冲过了河。他一手盾牌,一手家伙什儿,在战场上那是左冲右突,无人能挡。这一仗打完,朱元璋心里也明白了,常遇春这家伙,真是个能人,将来能派上大用场。

常遇春因此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当上了将军。那时候,朱元璋身边已经有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徐达,不过他们两人的性格和才能可不太一样。

徐达呢,做事细心又稳重,喜欢一步一个脚印地来。而常遇春呢,那就不同了,他全凭一身的勇猛,最爱主动出击,每次打仗都是第一个往上冲,完全不把生死放在心上。

常遇春那种豁出命去的气势,通常能把敌人吓得不轻。没多久,他就一马当先,把敌军给打败了,战斗很快就搞定了。

这种战术让敌人措手不及,没法跟咱们耗下去,结果常遇春靠着他的厉害本事,轻轻松松就拿下了战争的胜利。

所以,朱元璋经常夸常遇春:“他的勇猛可不比徐达差。”后来,朱元璋的势力一天天壮大,成了个大人物,常遇春也跟着沾光,得到了更好的待遇,身份地位也提升了不少。

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这两大敌军后,朱元璋离当皇帝是越来越近了。而仔细回想,每次打仗,常遇春那可真是豁出命去拼,哪儿都有他的身影。

不论是他在战场上保护朱元璋,还是直接冲进敌阵里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甚至砍下敌人的脑袋,都能瞧出他特别勇猛,绝非等闲之辈。

朱元璋曾这样夸赞常遇春:“他能统领大军百万。”所以,常遇春后来就被大家叫做“常十万”,就是说,给他十万兵马,他就能平定天下。这足以看出,常遇春在大家心里的地位有多高。

常遇春跟着朱元璋四处打仗,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不过,在战场上他有个不太好的习惯,那就是喜欢杀俘虏。

那时候,大家普遍认为杀掉投降的人是件不吉利的事,但常遇春这人向来骄傲放纵,对这些说法根本不当回事。他不仅把俘虏给杀了,更残忍的是,他还屠了整个城。因为这,他得了个外号,叫“人屠”。

但在别人眼里,常遇春的手段太过狠辣,所以徐达没少批评他。徐达好几次劝他别屠城,别杀俘虏,但常遇春压根儿没往心里去。

特别是常遇春和徐达带着大军,在九华山跟陈友谅的军队干了一仗,把陈友谅打得落花流水,还抓了好多俘虏。徐达原本打算跟朱元璋说一声,让这些俘虏怎么处置由朱元璋来决定。

谁也没想到,常遇春竟然打算把那些俘虏全给杀了。徐达拼命地劝他,可常遇春就是不听,倔强得很。徐达见状,连忙跑去跟朱元璋禀报,但还是没能来得及,常遇春已经杀了一半的俘虏。

【功劳不荫庇子孙】

常遇春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打下了山东、河南,还打败了名将王保保。他走到哪儿,哪儿就被拿下,可就在胜利回京的路上,常遇春突然去世了。

死得可真够古怪的。听说那会儿,常遇春带着大军到了柳河川,天气热得要命,他就把铠甲给脱了,想凉快凉快。可没想到的是,他突然就觉得身上不对劲,疼得厉害。军医一看,说常遇春这是中了风了。

可军医也是束手无策,到了傍晚,常遇春之前挨的那一箭伤口开始不停流血,慢慢还烂了。他心里头有点发慌,赶紧把李文忠叫来,把后事都给安排了,结果没一会儿,人就突然没了。

常遇春的死,说不定跟他那时候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他老在军营里待着,压力肯定小不了,这对他的身体可没啥好处。

每次大战,常遇春总是冲在前面,南征北讨,偷袭敌军,忙到连路上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所以说,常遇春的死,是由好多因素凑在一起造成的。

朱元璋可没忘常遇春立下的那些大功,他后来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常遇春的大儿子常茂呢,也被封为了郑国公。

常遇春立下的汗马功劳,却没给他的儿子带来啥好处。而且啊,常茂和他老爸常遇春真是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想当年,常茂跟着汤和去西边打川蜀,愣是一点功劳没捞着。后来他又跟着沐英往南走,到手的好事儿,说扔就给扔了。

跟老丈人冯胜北一块去打纳哈出那会儿,常猫实在看不惯纳哈出的做派。等到纳哈出投降,他一气之下,差点就把纳哈出的胳膊给卸了。

就连朱元璋的岳父也对常茂不满,常在朱元璋面前说他的坏话。但朱元璋后来发现,那些关于常茂的坏话都是诬陷,一气之下就取消了他的爵位,还把他发配到了广西龙州。

常茂这家伙还是不安分,到处拈花惹草,给当地惹了不少麻烦。最后,朱元璋实在看不下去了,把他给抓了。常茂走投无路,最后选择了自我了断。

这样一来,常遇春的弟弟常升才有了出头之日,这多少也是沾了常遇春生前立下大功的光。但后来,常升因为跟蓝玉案扯上了关系,就被处决了。

【结语】

常遇春一辈子南征北战,给明朝的建立立了大功,但他的这些功绩却没能让儿子沾光。说到底,功劳这东西不是无限的,不能靠着老爸的荣耀胡作非为,不然的话,那些功劳早晚得被败光。

0 阅读:86
历史放大镜

历史放大镜

历史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