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农村老汉摸军博馆文物被制止,嚎啕大哭:这是我背回来的

俊驰评娱乐 2024-08-23 18:54:34

在1976年的北京,一位颤颤巍巍的老人走进了军博馆,他的眼神闪烁着岁月的沧桑和对历史的深沉怀念。就在他走到展馆中的一台发电机前时,内心的情感瞬间爆发,眼泪不自觉地滑落下来。他伸出颤抖的手,想要触摸那台象征着无数牺牲和坚持的发电机。馆内的工作人员见状,迅速上前制止,解释这台发电机是珍贵文物,不能触摸。然而,这位老人却突然间嚎啕大哭,声音中满是愤懑与无奈:“这是我背回来的,历经2万5千里才带到延安,途中多少战友牺牲了!我摸一下怎么了?”

这个老人名叫谢宝金,是一位曾经的老红军。对于他来说,这台发电机不仅仅是一件历史文物,更是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一份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深情。谢宝金的故事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见证,更是一段在血与火中铸就的壮丽史诗。

谢宝金出生于江西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那个年代的农村,吃饭都成问题,更别提上学。为了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年轻的谢宝金在矿山上辛勤劳作,用力气换取微薄的收入。偶然的机会,他被毛泽民发现了潜力,邀请他加入红军。这一决定改变了谢宝金的一生,也改变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奉献。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最艰难的历程之一。1934年,红军为了躲避敌人的围剿,开始了这场充满艰辛与考验的长征。在长征路上,谢宝金被分配到情报部门,负责保护一台68公斤重的发电机。这台发电机对于红军至关重要,它是红军与党的唯一联络工具,没有它,整个情报系统将会陷入瘫痪。谢宝金在接到保护发电机的任务时,毫不犹豫地立下誓言:“誓死保护发电机!”

长征的道路漫长而险峻,红军在行军过程中面临着无数的危险和困难。湘江战役中,敌军的轰炸机如蚂蚁般的子弹让战士们来不及躲避,谢宝金看到战友们因抬发电机而接连倒下,心里深感痛苦。他决定自己扛着发电机走,不让更多的战友因此牺牲。于是,他咬紧牙关,肩膀上满是淤青,但他从未抱怨过一句。谢宝金的坚持和顽强,让发电机在最艰难的时刻始终没有停摆。

长征的路途并不只是充满敌人,还有自然的恶劣环境。在过草地时,谢宝金和战友们面临着深浅不一的泥泞草地,脚下的沼泽让人难以行走。为了确保发电机不被丢失,谢宝金用竹子制作了竹排,将发电机拖过草地。雪山上的困难更是让人难以想象,陡峭的山坡和呼吸困难让每一步都成了挑战。但谢宝金依然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战友的帮助,成功完成了这段艰难的旅程。

随着红军到达延安,革命的胜利在即,谢宝金也因其卓越的表现受到表彰。他原本可以接受国家的重要职务,但他选择了回到江西,过上了简单而朴素的生活。在废品回收工作中,谢宝金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生活的认真。他甚至在妻子生病时,拒绝动用国家资源,宁愿自己承受困难,也不愿给国家添麻烦。这种无私的精神,让人深感钦佩。

1976年,谢宝金病重,侄子陪同他来到北京看病。在路过军博馆时,他决定顺便去看看那台他曾经保护过的发电机。站在展馆前,他的心情复杂而激动。看到那台发电机,仿佛一瞬间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他眼中的泪水流淌不止,那是对战友的怀念,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是对自己曾经奋斗经历的深刻情感的释放。

对于谢宝金来说,这台发电机不仅是一个历史文物,更是一段亲身经历的历史,一份铭刻在心的情感。他抚摸着发电机的玻璃外框,轻声呢喃:“我的老朋友……”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周围的声音变得模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用生命保护过发电机的英雄身上。

谢宝金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上,更存在于那些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人的心中。他的奉献和牺牲,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将那份革命精神传递下去。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些曾经默默奉献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

无论是长征的艰难跋涉,还是战后的平凡生活,谢宝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奉献。他的故事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纪念,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激励。每一位了解他的人,都能从中汲取到力量,铭记那段艰难的岁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0 阅读:2

俊驰评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