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会计立大功!输错一个数字保住公司400万,还牵出一桩洗钱案

扬眼 2024-12-16 15:06:24

收到老板发来的汇款信息后,会计将400余万元汇入某药企账户,因输错一个数字导致汇款没能成功。这个“粗心操作”,不仅保住了公司,还牵出一桩巨额洗钱案。犯罪团伙窃取企业对公账户,高价购买“高返佣”保险,将电信诈骗所得赃款迅速洗白,主动当起境外诈骗分子的洗钱“工具人”。12月16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扬州检方获悉中这一案例。近日,经广陵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分别判处林某、叶某等6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庭审现场

会计粗心立大功,警方查获洗钱犯罪团伙

2023年6月的一天,扬州某公司会计王某收到老板发来的信息,让他立即将公司账户上的400余万元全部汇入某药企名下的账户。因当天早上,老板确实提到公司要支付一笔定金,故王某未起疑心,很快将400余万元汇了出去。谁料老板知道后一脸震惊,连称未让他汇款,并赶紧报警。

万幸的是,王某汇款时输错了一个数字,导致汇款未能成功。诈骗虽未成功,但如此大额的犯罪行为,引起了公安机关重视。警方根据账户线索锁定某药企法定代表人,对方却表示,自己在网上认识了一个人,说可以帮忙贷款,但后来贷款没办下来,拿走的企业对公账户也没归还。

为何要骗走企业对公账户?大额诈骗款又流向何处?公安机关侦查发现,以林某、叶某为首的洗钱犯罪团伙,原本打算用转入某药企账户上的钱购买大额保险,但钱迟迟未到账,导致这次洗钱计划泡汤。2023年9月,林某、叶某、吴某、徐某、张某、黄某6人相继被抓获归案,一个专门以购买保险拿高额返佣、为境外诈骗分子洗钱的犯罪链条就此被斩断。

1个月“洗白”3省市200余万元诈骗款

警方侦查了解到,2023年,年近40岁的林某从老乡叶某处打听到了几个“赚快钱”的项目,便拉着好友徐某一起,当起了境外诈骗分子洗钱的“中间商”。叶某所说的“项目”,就是以购买大额保险的方式洗钱。部分保险公司为提高业务员的积极性,在保险生效后会返还一定比例的佣金,叶某了解到这一规定后,便打起了通过“高额返佣”来洗钱的主意。

叶某通过熟人牵线,与广东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吴某、黄某搭上了关系,并把项目指派给了林某。徐某在林某的安排下,赶赴广州与吴某等人对接。见面后,徐某便明确提出,最好当天就能返佣金。

吴某联系了做保险销售代理的张某,由张某确定了两个冷门但“高返佣”的险种。因保险公司返佣周期较长,张某便先行垫资,返佣比例确定为76%。以购买10万元的保险为例,诈骗分子只要将10万元诈骗款一打入保险公司账户购买保险,张某这边就立即将7.6万元佣金返到林某提供的银行账户里,再由林某以U币(即USTD泰达币,是一种虚拟货币)的形式返给境外诈骗分子。表面看,张某先行垫资存在风险,但实际上并不是亏本买卖,因为购买的保险一旦生效,保险公司就会给出更高的佣金返点,张某自然能够赚到其中的佣金差价。

自此,该洗钱犯罪链条形成:林某指派徐某将境外诈骗集团骗取的企业对公账户资料转发给吴某等人,吴某指派黄某对资料进行初步审查,再转发给张某,由张某最终确认对公账户是否具有投保资质。一旦企业账户符合要求,诈骗分子便设法让被害人将钱款打入该账户。接着,由徐某制作假章等企业资料,在吴某、张某的安排下完成保险购买流程。张某再先行垫资返佣给林某,林某以U币的形式将变现资金返给境外诈骗分子。

经查,2023年5月至6月,叶某等人将陕西、浙江、上海等地的6家企业账户内的200余万元诈骗款“洗白”,帮助境外诈骗分子完成赃款“变现”。

检察官梳理出被告人2000条聊天记录,掌握扎实证据

记者采访获悉,面对讯问,吴某、黄某、张某3名保险从业人员均以不清楚购买保险的资金性质为由推脱罪责,给办案带来不小阻力。案件如何定性?如何确定犯罪数额?2023年9月,广陵区检察院依法介入引导侦查,围绕电子证据取证、主观明知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向公安机关提出意见。

2023年11月,该案被移送广陵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从海量电子数据中梳理出吴某、黄某、张某微信聊天记录近2000条,通过细密审查,掌握了诈骗团伙的主观明知、作案手段及犯罪证据,同时深入研究保险法、反洗钱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并邀请金融监管人员从保险角度给予专业指导。

今年5月,法院对该案进行公审。庭审现场,在检察机关强有力的证据和指控面前,林某、叶某等6人全部认罪认罚。广陵区检察院还邀请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扬州监管分局及扬州23家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观摩庭审,引导他们以案为鉴,加强内部监管,对欺诈骗保行为“零容忍”。近日,法院对林某、叶某等6人作出判决。通讯员 扬检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王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