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
中国解放军有许多传奇的部队,但提起第127师,几乎无人不知。它的名字总是和“铁军”绑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战功无数,人才辈出。
从这里走出了5位元帅、7位大将和两百多位将军。这支部队从何而来?
铁甲车队的诞生(1924-1927)
1924年,广州。孙中山成立了国民政府,急需一支能保卫自己的武装力量。
当时,成立了一支仅有几十辆装甲车、不到一百五十人的小队,叫“铁甲车队”。它的作用,在当时看来仅是警卫和临时作战的补充部队。
铁甲车队最早由国民党管理,但很快便落入了中国共产党的视线。1925年,周恩来亲自负责改组铁甲车队,将其纳入中共影响范围。
徐成章、周士第等骨干被派任正副队长,而廖乾吾成为党代表。队伍虽小,但开始成为党掌控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力量。
改组后的铁甲车队投入北伐战争。1926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称为“铁军”,其中叶挺的独立团尤为著名。这支部队以其灵活的战术、迅猛的突袭闻名于当时战场。
他们用少量兵力,突破敌军重重防线。汀泗桥、贺胜桥的胜利战斗,更奠定了“铁军”的声誉。
在汀泗桥一役中,以敢死队的姿态冲击敌军火力点,用刺刀和血肉之躯撕开敌军防线,为北伐主力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通道。
但光辉之下总有牺牲。北伐一路向前,铁军的伤亡也在迅速累积。南昌起义是他们最重大的转折点。
1927年8月1日,部队一部分参加了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起义后,这支队伍被迫转移至赣南、粤北,经历了数不清的战斗。他们缺粮、缺弹,靠山林作掩护,与国民党军队周旋。
这支队伍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身份彻底转变。原本是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红军部队。
铁军的名字,第一次成为革命的代名词。从汀泗桥到南昌起义,从国民革命军到红军,这支队伍一步步完成了自我蜕变。
从井冈山到长征路(1928-1937)
1928年,井冈山。南昌起义失败后的铁军在这里重新集结,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成功会师。
这是铁军在绝境中的新生。井冈山根据地并不平静,国民党几次重兵围剿,而铁军成为反“围剿”的主力。
第一、第二次“围剿”中,铁军依靠山区的地形和毛泽东灵活的游击战术,多次成功击溃数倍于己的敌军。
敌人用重兵封锁进山道路,而铁军则用轻装突袭的方式,出其不意,攻其薄弱。
一次围剿战斗中,发现敌人指挥部藏在后方,用夜袭的方式潜入,直捣指挥部核心,整个敌军阵脚大乱,被迫撤退。山地的树木和崎岖道路,成了他们最好的盟友。
1930年,红军开始走出井冈山,进攻长沙。这是一次冒险的远征。长沙城守备严密,敌军人数是红军的三倍。
铁军负责攻破外城。利用夜间偷袭,以火攻为主,在城墙处点燃敌军防御设施,迅速占领外围阵地。这一战,虽然未能彻底攻克长沙,却让铁军名声更响亮。
接下来的日子并不好过。国民党加大了围剿力度,尤其是1934年的第五次围剿,铁军损失惨重。
这一次不得不放弃根据地,跟随大部队开始长征。在长征的征程中,铁军担任前锋,是打通敌军封锁线的急先锋。
飞夺泸定桥,是铁军长征中的巅峰时刻。他们接到命令后,迅速奔袭上百公里,赶到桥边时,发现敌军已在桥头布下重重防线。
泸定桥上的铁索摇晃,而铁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索桥上匍匐前进。
有人中弹坠河,有人用身体挡住火力,但最终成功夺下桥头阵地,为大部队的通过赢得了宝贵时间。
到达陕北后,这支部队只剩下最初人数的一小部分。伤亡巨大,但他们从未退缩。
用泸定桥上的一次次攀爬,用无数次的战斗和撤退,为红军的生存和发展赢得了机会。抗日战争爆发时,铁军已然成为红军不可替代的主力部队。
抗战烽火中的蜕变(1937-1945)
抗日战争爆发后,这支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的一部分,成为115师的一支劲旅,参与了许多关键战役。从此在抗日战场上打响了新名号。
1937年,平型关大捷。这是八路军对日军的第一次大胜。这支部队担任主攻任务,埋伏在日军必经的山路上。
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他们猛然发起进攻,用机枪、手榴弹,将装备精良的日军彻底击溃。
这场胜利,不仅震惊了日军,也让全中国知道了八路军的战斗力。这支“铁军”,从此扬名抗日战场。
抗战中多次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建立根据地,搅得日军寝食难安。他们善于利用山林地形,穿插敌后,伏击补给线。
每一次行动都以精准和高效著称。尤其是在华北的扫荡作战中,硬是在日伪军的重围中杀出血路,掩护根据地干部和百姓转移。这种近乎绝境中的突围,成为铁军的日常。
抗战的胜利并不容易。这支部队在一次次战斗中伤亡惨重。
抗战结束时,这支部队已经转战大半个中国,战功卓著。从山西平型关到山东鲁南,再到华中的敌后战场,他们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
这是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部队。抗战的结束,标志着即将迎来新的使命。
解放战争与现代化征程
抗战胜利后,这支部队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成为第六纵队第16师。
解放战争的炮火,很快将他们再次卷入激烈的战斗。几乎参加了每一场大规模战役,辽沈、平津、渡江,屡立奇功。
1947年,秀水河子战斗。这是铁军最著名的战斗之一。以极少的兵力,歼灭国民党美械部队,被誉为“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的奇迹”。一战奠定了在解放战争中的威名。
1948年,被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43军127师,参与了解放海南岛的战斗。
敌军凭借天险和海上封锁,试图阻挡解放军南下的脚步。但铁军不惧危险,渡海登陆,一举突破敌防线,为解放海南岛立下赫赫战功。
建国后,这支部队依然活跃。在剿匪、抗美援朝中,继续发扬铁军精神。
尤其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们再次展现强大的作战能力,五战五捷,成为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1985年,军队整编,这支部队被划归54集团军,改编为机械化步兵第一二七师。装备现代化,战斗力大幅提升。
2017年,随着国防改革,整编为中型合成第一二七旅,隶属陆军第82集团军。这支“铁军”继续以现代化姿态,为保卫祖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