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认抑郁症患者?

开心的兜兜 2019-03-29 09:42:33

尽管神经症患者竭尽全力使自己完美,尽管他相信自己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可是他并不能够得到他最需要的东西,即自信和自尊。即使他在他的想象中像天神一样,可是他仍然缺乏人间普通牧童的自信心。他可能达到的崇高地位,他可能获得名望,只会使他傲慢自大,但不会给他带来内心的安全感。他内心中仍然感到不为人们所需要,感到易于受到伤害,因此需要不断地证明自己的价值。只要他能行使权利,施加影响,并有赞扬和尊敬来支持他,他就可能感到自己强大而重要。但只要在陌生的环境中并缺乏必要的支持时,只要当他遭到失败或一个人独处时,所有这些洋洋自得的感觉就会很容易地消失殆尽。他那天上的王国经不起外界的干扰”——卡伦.霍妮

由于一个孩子在不利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他就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而又因为他的内心缺乏真正的爱与接纳,且活在一个竞争和比较的世界之中,所以他就必须让自己强大到超越他所面临的困境。他会对那些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推崇的成就与荣誉特别着迷;也会对完美的自我形象极其渴望;同时也试图维系人际的和谐与高尚的品德,只因为这样才能增强他内心中的安全感。

这一切的开始仅仅是一些无害的幻想,他会幻想自己成为不凡的人,但慢慢地他把幻想当成了现实,把期待当成了应该,结果他就越来越无法区分想象与现实的距离。他开始一点一点地迷失自我,他越来越把自己当成自己头脑中所幻想的那个人。最后,他就认定自己就是一个伟人、天才、圣人,反正他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无能、被嫌弃、软弱可欺的自己。

“想象力在自我理想化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追求荣誉的整个过程中必然会充满幻想。无论一个人如何为自己讲究实际而感到自豪,无论他在追求成功、胜利、完美的行动中如何确实讲究实际,可是他的想像力无时不在陪伴着他,使他把幻想当成真实的东西。”——卡伦.霍妮

就算现实不断提醒他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却一味地坚信自己的与众不同 。因为他已经沉浸在幻想之中,任何没有达到他内心指令的地方都会被他认为“不应该”——比如,他人没有按照他期望的那般尊重他;他有无法解决的缺点;他不能获得自己所期望的成功,不能获得绝对的安全……此时,在他的内心中会形成巨大的冲突,甚至是恐慌,毕竟现实中的一切不应该是现在的样子,此时他会费尽全力以找回他失落的荣光,就算此种荣光只是他自以为。

自我定位的倒错他并没有觉察,一切都是按照自负的自己来构建蓝图。比如,一位患者告诉我,小的时候他的理想是要当美国总统,而后来得知总统要美国出生才行,因此他后来改换了理想,他要成为美国大学教授,成为可以和上帝对话的人。虽然在现实中他只是一个长相普通的小公务员,但走在大街上或地铁里,他却觉得每一个女孩都向他投来了爱慕的目光,但可悲的是30岁了他依然没有谈过一次恋爱;另一个男孩,虽然他在眼镜店工作,不过他却觉得丢人,他认为自己的“脸”看起来就应该是当官的,这个工作根本就不配自己,虽然他没有啥学历与能力。

为了维系自负,他生活的目的也被简化为对“荣誉”的执着。因此,在人生的某些阶段,他也许会取得一定的成绩,超越身边的人,接着他会更加坚信“天生我才”,就算他日后“光环”已不再,他依然不愿承认自己的平凡。正如,一位女性患者告诉我:我的人生不能和身边的妇女一样的平凡,虽然在她在生活中并没有取得超凡的成就,但她却固执地认为自己就应该与众不同。当然,她的痛苦也正是来自于:无论她怎样要求,无论怎样努力,她依然无法摆脱这平凡躯壳。

“不平凡”,成了他人生的追求与对自我的认同。即便他曾经取得过不凡的成绩,但这一切就好像“修图”一般——对自己“美丽”的地方无限放大化,对自己的“丑陋”极力地掩饰。所以,他看到的已经不再是真实的自己。

“老师:我有了一个感悟了,在痛苦中,在挣扎中,我是一个受困的龙,认为未来将会很美好,现在是身不由己,不是我能力不足……当在现实中跨出去了一步,我发现自己是一个无能、可怜、愤怒的人。但我总是在对抗,认为这并不是我,我只是被其所困。所以,我无法体会我所面对的现实,也没有在其中吸取经验,更不敢面对一个这样的自己……”

“受困的龙”成了很多患者陷入症状的隐喻。虽然在现实中他已经一败涂地,头破血流,但如此的自负依然支撑着他,他不敢直面现实中那平凡的自己。因此,他必须在生活中找寻各种支撑,这一切仿佛成了救命稻草,毕竟幻想的破灭就意味着陷入到自恨的深渊。因此,他往往对过去的成就如数家珍,诸如,他高考的时候是县里第一名;他初中的时候是班长;他在竞赛中获过奖;他是成功的商人或政客;他有完美的履历;他有绝对端正的品德……因此,他必定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注定会飞向远方。

当他一切顺利,甚至只是想象中的成就的时候,他就极容易膨胀,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俯视芸芸众生。就如同一位女性患者走在街上都会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关注自己,自己就如同女王一般地存在;而另一位男性患者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天才,应该懂得一切,知晓所有。当然,此种膨胀他更多的时候会隐藏在内心深处,因为他还具有圣人般地完美品德,所以他又会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极其地谦虚与和蔼可亲,没有人了解内心深处的他。

来治疗的时候,他依然希望治疗师可以帮他找回当初的“自信”,希望治疗师可以给予他“正能量”。他对于“自信”有一种偏执的狂热,就算有时他也会怀疑这到底是一种自信还是一种膨胀。

病态的自负和真正的自信并不是量的区别,而是质的不同。自负是来自于幻想中的不凡,而自信是来自于真实的能力。对于真正的骑士来说,他的自信来自于出众的剑术及良好的品德,但对于“唐吉诃德”来说,他本来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认为自己是什么,只要他认为自己具有行侠仗义与除暴安良的本领,那么他就会骑着瘦马行走江湖。

这一切就好像凤姐的自夸:“我9岁起博览群书,现主要研读经济类书籍和《知音》和《故事会》等人文社科书籍。我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没有人会超过我,在智力上他们是不可能比我强的,那就在身高和外貌上弥补吧”。凤姐成了一个笑话,因为她没有客观地看待自己,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活在盲目的自我崇拜之中,并硬说自己具备她所没有的才华。

这让我想起一个学生给我写的信:“表面上我和正常人没有多大差别,但只要学习上一出现问题,我就受不了了。因为我是个天才,这些东西应该一想便知,但常人也能做到!而我是天才,一想便知只能算是底线,最好是不想便知,看一下就知道。而我现在却在算,真是太糗了!这与我理想中的那个人差太多了!”

“天才”在现实中往往比“常人”有更多的痛苦,他总是会为常人不纠结的事情而纠结;为常人不焦虑的事情而焦虑;为常人不痛苦的事情而痛苦。他有时也羡慕常人可以有平和的心态,但羡慕的同时,他却忽视了自己无止境的贪婪。

一位患者在信中写道:老师!我突然发现自己追求完美是因为别人!我的生活好像都是别人!不管任何一件事情都与别人的眼光看法及评价有关!我想被别人看的起!我想拥有别人赞许的眼光!我想超越!而且我好像在追求万无一失的幸福!不能受一点伤害、顺顺利利的!可能自己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还有一点是好像是从爸爸身上学到:“要么不干!要么干好!”

正是因为执着“万无一失的幸福”,才会对任何破坏他幸福的东西异常的敏感。

他不是“一般人”,所以他不应该有缺点,不应该被否定,不应该比被人差,不应该是现在的样子,他应该是无可挑剔,完美无缺的。因此他会对任何否定与缺点耿耿于怀,他也会对别人的不敬而耿耿于怀,因为他应该受到所有人的尊重。但可悲的是,在现实中的他没有特权,没有受到所有人的敬仰和膜拜,没有圣人般的品质,但他认为这一切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因此他痛苦异常。

维系“万无一失的成功”与“万无一失的幸福”,成了他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毕竟这样他才能继续催眠他自己具有超凡的能力、是一个神。因此,他害怕和异性接触,因为异性会讨厌他;他也害怕当众发言,因为会被人关注;他也害怕别人知道他有病,因为这样就算他治好了,也有一个把柄在别人手中;他也不能年纪轻轻就生病或死掉,因为这破坏了他的掌控感。因此,他往往对身体症状或感受极其敏感,并有疑病倾向,有一点不舒服就找医生以寻求万无一失的保证。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成功与幸福,因此他注定更加痛苦,但他只会责怪“症状”让他不能实现其野心,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强求。

为了不面对本来的自己,他就必须为自己寻找各种支撑。只要能给他带来虚荣的事情,他定会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当他是一个学生的时候,他会拼命获得最好的成绩;当挣钱成了衡量一个人价值尺度的时候,他就会拼命挣更多的钱;当异性或朋友数量可以衡量一个人被欢迎的程度的时候,他也会努力取悦他人以证明自己是可爱的……因此,他做好一件事情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可以证明他的伟大。一位男性患者开了一家送外卖的店,本来他可以让快递帮他送餐,但因为时间无法保证,所以不管多忙,他都要自己送,而且他用的食材,制作的工具都需要是最精良的,这样别人才会给他好评。因为他太过在意别人对他店铺的评价,当有人给他差评的时候,他竟然冲到对方家里让对方改过来。与其说辛苦,不如说如此的焦虑与压力更让他难以承受。

过大的压力反倒让他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容易把事情搞砸。所以,他更容易崩溃,毕竟做事情的意义,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做事情本身,而在于卓越的结果,只有卓越的结果可以证明他的不凡。这一切成了无形的压力,让他不堪重负,最后反倒会做不好任何一件事情。就好像一些学生,当没有要求自己学好的时候,成绩还说得过去,一旦开始要求自己学好,结果书也看不懂了,老师讲的课也听不进去了。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他就会逼迫自己集中“百分百的注意力”,结果他的注意力更容易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干扰,比如,同学在转笔、地上有纸屑、电脑旁有一盆花或自己会失眠与躯体的不适。一位女性患者告诉我,如果不是这些干扰她的症状,她一定可以考上清华,而不是三本。干扰,成了她不成功的理由,这又维系了她的“自信”——不是她不行,而是她没有发挥出她真正的实力来。

因为无法面对失败,所以就会产生病态的执着,他逼迫自己努力,就是不想承认自己不行、没用。记得,一位男性患者一直对高中喜欢的女生念念不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追求这个女生一下,虽然他已经被拒绝了七八次,但他依然不死心,然后会继续“修炼”一段时间,再找这个女生尝试。此时,他对这个女生已经不再是爱,而仅仅是一种对成功的执念与证明自己的努力罢了。而另一位男性患者每隔几年就会换一个行业,因为他可以做好的事情对他就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对女人也是如此,每隔半年他就会换一个女友,因为他得到了,这个女人对他就没有意义了——毕竟,他所追求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凸显自己的不凡。所以他从来都没有真心爱过,无论是事业,还是女人。

“他会产生以美貌、以聪明才智、以某种出色的成就来打动他人的幻想;他会毫不节制,挥金如土;他会不惜一切地学会谈论最近流行的新书和最新上演的戏剧,会竭力认识一切显要人物。他的全部自尊心都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崇拜上,而如果得不到崇拜他就会一蹶不振。由于他极其敏感,由于他老是感到屈辱,人生对于他遂成为一种永恒的苦役,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都会以一种与痛苦成比例的愤怒来对此做出反应。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这种态度总是不断地产生新的敌意和新的焦虑。”——卡伦.霍妮

一些患者在和我聊天的时候,总会自觉不自觉的谈到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成就,也会无意识的谈论自己一单生意挣了多少钱,或今年又买了几套房,又认识了几个美女等等,不过一位患者突然告诉我:王老师,你有没有注意到我只和你说了我的光辉事迹,却忽略了我的糗事?

虽然患者认为自己“牛逼”,但别人并不一定会这样认为,因此他非常害怕别人瞧不起他,所以他在生活中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他害怕别人审视他,也害怕自己说错话,更害怕别人贬低他。他也时常会对他人充满愤怒,尤其是当他人伤害到了他“自尊”的时候,因为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喜欢他,以他为中心。当他人没有符合他的应该的时候,他内心中会心生愤怒。但他又苦于维系好人的形象,又不得不压抑这一切,但如此的压抑却导致了对他人更加的愤恨,毕竟压抑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反倒会在心中不断地累积。

因此,他变得非常敏感,就算别人没有伤害他,他在人群当中他就有一种莫名地恐惧,他害怕自己被打、被羞辱、被伤害,甚至也会把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解读为对自己的鄙视,并想要去报复那些伤害过他的人。一个被初恋女友甩了的男生,他之后就不断地谈恋爱,结果再把她们甩了,看到她们悲伤的表情与哭泣的脸的时候,他虽然表面上在安慰,但转过身去竟然在笑。因为在这些女人身上他找到了一种报复性的胜利,他维系了自己不被伤害的“应该”。

患者的成长环境往往过于负面,充满了苛责、否定、束缚、有条件的爱,或他父母本身就是极其自恋,争强好胜的人,在此种环境中长大他无法按照自己原本的样子成长,只因他内心充满了焦虑。

“基本焦虑”成了他人生的发动机,就好像被猎狗追赶而不停地奔跑,他停不下来。他的人生是带着“原罪”而来,而他一生都是在“赎罪”。因此,他就不可能对自己真诚,不可能对生活真实,他会把自负当成了自信,把骄傲当成了能力,把伪装当成了品德,因此他自己也成了一个假装的自己。但他不愿意看清这个现实,不愿意承认自己仅仅是一头装成马的驴而已。毕竟,如果他看清了,承认了,识破了这一切的谎言与欺骗,那么他就必须要面对内心最深处的恐惧——成为你自己。

因此在一些他不确定自己能成功的项目上也许逃避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不参赛就不会有排名,不努力就不会失败。他会通过逃避社交来逃避否定;通过生病来逃避一场重要的考试;也会用不感兴趣来逃避一些他没有把握的事情,不感兴趣成了他惯常的借口。比如,一位患者在读博士的过程中,因为担心自己写不出十万字的论文而放弃了读博,虽然他谈到自己放弃读博是一种对妈妈控制的反抗,但究其根本他不过是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了逃避罢了。而另一位男性患者,只有在“已知”的事情上才会拼命努力,比如他擅长的羽毛球与单机游戏,因为这些他可以确定自己做的很好;看电视和电影他也总是喜欢看自己已经看过的,他套用美剧《绯闻女孩》中的一句台词来说明自己的心里:我希望对未知的世界了如指掌。因为他一直都在逃避未知,因此他的生活总是陷在狭小的圈子里——熟悉的人,多年的女友,擅长的爱好……只有这样他才能逃避失败的可能,只有这样他才能继续维系“别人家的孩子”(从小他就是周围孩子的榜样)的完美形象。其实凡此种种,他已经禁锢了自己,已经脱离了真实的生活,并继续活在自欺之中。

因此,一些患者会形容自己与他人好像隔着一个玻璃罩,别人并不了解真正的他,或者说他也不愿让别人了解本来的他自己,这样别人就不会发现他本来的不完美。因此,他会努力控制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看起来一切都很好,而如此强大的“自控力”虽然让他成了一个“看起来”完美的人,却因此压抑了自己真实的自己与真实的情感,他已经看不清楚自己本来的样子,他只是表现出想让别人看到的样子。

他极其善于自欺、压抑与自我美化,举例来说,一位女性患者被车撞了,但她任凭司机辱骂,却不反驳,当问她为何不回骂的时候,她谈到难道你让我成为一个市井、没文化的女人?其实是她不敢和别人争吵,害怕吵不过别人,但如此懦弱的表现,却被他解读为一种品德。而有时,为了让所有人都说她好,结果她成了一个没有脾气的老好人,只要别人的请求她都会答应,而不懂得拒绝。如此的没有自我,也被她解读为善良;当她因为不满公婆而抱怨的时候,她又自责,因为她不是“这样的人”,她应该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不应该抱怨。所以,她每天都好像韩剧女主角一般可爱,可亲。如此的伪装被她看成是圣洁,如此的压抑被她看成是修养,如此的悲剧人生,竟然被她看成比他人更加崇高。在如此三番五次的包装下,她成功地说服了自己——我是一个高尚的“好人”

维系自负,他必然要做一整套的“假账”来蒙混过关——他会极力方大自己既往的成功,而忽视过去的失败。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种叙事,就好像自传一样,我们是怎样的人,就要看这个自传要如何写。就类似于“胜者王侯败者贼”一样。因此,我们往往不得而知真实的历史,只知道“统治者”想让我们看到的“真相”。神经症患者也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毕竟他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反正都是他一个人说的算,就算出现严重的失误,也可以被解说成是一个漂亮的屈体前空翻转体360度。所以,他是谁,他怎么样,完全在于他如何操作,白的可以说成黑,黑的也可以漂白。比如,那个执着于高中女同学的患者,虽然他是为了证明自己,而非是真爱,但却被他美化成一种对爱的执着,在他的眼里自己简直成了情圣;另一位患者当他无法和同学处好关系的时候,他非但没有反省自己的问题,反倒认为是同学太幼稚,没有共同语言,他们素质比较低,把责任都推卸给别人,那么他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有时就算事实摆在眼前,他也可以把一切责怪到他人不好,环境不好,中国人不好,似乎他脱离了中国,中国人,移民到别的国家,一切都会好起来。当一位男性患者大谈中国人的劣根性,女性的拜金,中国对言论自由的束缚,他是如何向往美国民主国家的自由,民风纯朴的时候,我提醒他是否把自己的失败都推卸到了外在,而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毕竟,在现实中他自己不能如明星一样有完美的外表,他人也没有把他当成伟人一样尊重,女人也不会把他当情圣一般来膜拜,为了逃避现实对他自负的打击,他躲到了一个人的世界之中,不交朋友,也不谈对象,并把责任推卸给了这个世界,这样他就可继续在幻想中维系骄傲了。

经过幻想,包装,套路,自欺,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他,但不要忘记,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或者说存在极大水分的。

自负与自卑是因果的两极,当他陷入到膨胀之中的时候,也是自卑与自恨登场之时,他的乌托邦无法经受现实的考量,他完美的形象也无法接受时间的检验——当他不是最优秀的;当别人没有以他为中心;当他不能被所有人尊重的时候,他就会陷入到自卑甚至是自恨之中。他恨自己不能如自己所认为的那般无所不能。

0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