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秦说汉(388)东莞的名称是何来由?真不是当地盛产莞草,也不是山东东莞郡移民
东莞名称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莞草说,认为莞地在广州的东面,又盛产莞草,故称东莞;一种是移民说,认为莞地早期的居民由山东东莞郡移民而来;还有一种是莞盐说,认为莞地之前是东官盐场,属东官郡,莞地由东官谐音演变。
历史资料对东莞名称的来历,其记载也是五花八门,其中有的也经不起推敲。要弄清楚东莞名称的来历,就得先弄清楚莞地在历史上的变迁,然后从各个逻辑中来分析“莞草说”、“移民说”、“莞盐说”,看到底哪种更加合理。
莞地的变迁
东莞在新石器文化时期就已经存在人类文明了,按《禹贡》记载,岭南在春秋以前属于百越,归属扬州。将岭南划为扬州之地确实有点牵强,实际上当时的岭南可能属于蛮荒之地,并没有真正纳入中原版图。
据《晋书·志·第五章》记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了扬越之后,用受贬谪的边防守卒五十万人把守五岭。后来派任嚣、赵陀攻越,夺取了陆梁,设立桂林、南海、象郡等三郡。这时期,莞地归属南海郡的番禺县。
据《晋书·志·第五章》记载,公元226年,割南海、苍梧、郁林三郡立广州,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莞地又归属于交州。据《通典•州郡》记载:“增城,汉番禺县地,吴置东官郡于此,有增江。” 将番禺与博罗划入增城县,莞地则归属增城。
据雍正《东莞县志·沿革》记载:“吴甘露二年置司盐都尉于东官场。”公元267年,东吴孙皓设置盐都尉于东官场(东方盐官之意)。据《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二》记载,东官郡,汉顺帝时属南海,西接高凉郡,又以其地为司监(陈校本“监”作“盐”)都尉。
据清光绪《惠州府志》记载,公元326年,东晋将南海郡分拆,南海的东部设置为东官郡,郡治设在宝安县,也就是现在深圳南山区南头古城,莞地归属于宝安县。
公元507年,东官郡并入广州,宝安县归属广州督都府。公元757年,唐代将宝安改名为东莞县,县治搬至“到涌”,也就是现在的莞城。这是东莞最早的叫法了。
公元1152年,将东莞县的香山镇立为县,辖今中山市、珠海、澳门以及广州市番禺区、佛山市顺德区的部分地区。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绍兴二十二年,以东筦香山镇为县。”这时东莞又称为“东筦”(应该是指同一个意思)。
1985年,东莞撤县设市,归属惠阳地区管辖。1988年,东莞升级为地级市,归属广东省管辖。
莞地的称呼,由东官演变为东莞(筦)。其中“官”、“筦”、“莞”三个字白话的读音比较相近,而在古文献中“官”、“莞”、“筦”经常混用,“东官”、“东莞”、“东筦”可能是指一回事。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文献出现笔误的可能。
莞草说
据《东莞县志》:“莞,草名,可以为席。邑在广州之东,海旁多产莞草,故名”。《广东新语》也有记载:“盖其为用最古,东莞人多以作莞席为业,县因以名。县在广州之东,故曰东莞,亦曰东官。”这应是东莞来源于“莞草说“的重要依据。
据《诗·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东汉郑玄注:“莞,音官,又音完。”清嘉庆《东莞县志》物产卷记载:“莞草出厚街、桥头近海诸乡潮田所种”。 这里似乎还可以证明“东莞”与“东官”的关系,而且东莞地盛产莞草。
《诗经》是先秦时期歌颂周朝时期的作品,作者已不可考,由孔子编订。而但一直到周朝灭亡,周朝并未对岭南实行有效管理,更不用说商业贸易。中原人喜欢席地而坐,岭南人则是身着花纹与野兽为伍,一直到秦朝末期岭南才划入中原管辖。
莞地的厚街、桥头等地人工种植莞草,用来编织凉席等产品,大约是清朝年间,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将产品批量销往国外。而且种植规模也不算很大,但东莞之正式称呼,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东官之称呼,在更早的晋朝之前已经形成了。
莞草也叫三角茳芏、咸草、咸水草、大甲蔺、苑里蔺、淡水草席草、龙须草,为禾本目,莎草科,但莞草并非莞地原产的植物,以莞草编席在春秋时期以前就流行了。因此,东莞之名称源于莞草一说虽然有资料记载,但仍然存在疑虑。
移民说
按《水注经·卷二十王》记载:“沂水又东南径东莞县故城西,与小沂水合。孟康曰:县,故郓邑,今郓亭是也。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吉为东莞侯。” “莞”与“郓”古音相近,所以西汉“山东东莞 ”是由春秋“东郓”音转而得名。
南北朝期间,中国分裂了近二百年,淮河以北属于北朝,淮河以南属于南朝。因此在北朝境内的山东东莞居民大量南迁。当时南朝在晋陵侨置有南东莞,徐州侨置北东莞,安宜(今淮安)县侨置东莞县。后因“土断”而取消,仅剩安宜的东莞。
公元557年,南朝梁国停止了北朝的移民南迁,实际上被迁入南朝的只有安宜县的侨民。据《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四》记载:“公元550-559年之间,高齐文宣帝罢东莞郡,莒、东莞二县属东安郡。”所以山东东莞南迁,没有迁入岭南的记载。
而广东东莞成立于唐代公元757年,广东东莞成立的时间比山东东莞裁撤的时间晚了约200年,没理由移民之后二百年,移民之居住地才按故地命名。因此,山东东莞被裁撤后,其民迁徙于广东东莞并没有资料依据,应该是不可考的。
莞盐说
岭南沿海产盐,西汉时期“盐铁均输”,而设了东官盐场的盐官,也就是东方盐官之意。三国时期的东吴孙皓设盐都尉于东官场,然后设立了东官郡,治所在宝安(今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盐都尉何志升任为东官太守,说明东官场的重要。
据《晋书·志·第五章》记载:“成帝分南海立东官郡。”据《东莞县志》记载:“晋成帝析南海置东莞郡,然‘莞’本作官,盖当时置司盐都尉领之,如铁官盐官之类是也”。也就是说,先有东官盐场,然后设立东官郡,东官郡也就是东莞郡。
北宋元祐五年东莞县令李岩在其所撰写的《县令旧题名记》中说:“晋成帝析南海置东筦郡,其地在东筦场公宇东二百步,颓垣断堑,犹有存者。然筦本作官,盖当时置司盐都尉领之,如铁官、盐官之类是也……”其中的东筦场也是指东官场。
唐代撤郡设县,东官郡拆分为宝安等县。原东官郡的治所由宝安搬到了“到涌”(今莞城),更名为东莞县,这就是各志书所说的“取旧郡名”,沿用旧称呼。
清嘉庆《东莞县志》 记载:“东莞之名,见于《陈书》、《唐书》者,字皆作莞;宋元明三史则以莞为筦,其为何时所改,抑传写之讹,俱无可考。”古文献中“官”、“莞”、“筦”这三个字可以互通。
从西汉设立东官(盐)场,三国时期的东吴设立东官郡,到唐代撤郡设县,东官郡治搬至“到涌”(今莞城),更名为东莞县。其过程中使用了“东官”、“东筦”、“东莞”,但都是指同一个意思。因此,可以证明东莞的名称源自东官场。
写在最后
东莞名称的由来,按莞地盛产莞草说,时间点存疑,莞草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先秦之岭南还是蛮荒之地,与中原没有贸易。莞地人工规模种植是在清朝的中后期,但东莞的叫法在唐朝已经出现了。因此,可以排除东莞名称的来自于莞草一说。
山东东莞郡成立于南北朝时期,当时虽有大量移民南迁,但资料显示只被迁入安宜(今淮安)县,无迁入岭南的记载。而且南北朝期间已经停止了迁徙,广东的东莞在山东撤销东莞郡后的200年后方成立。无法证明山东东莞与广东东莞有关联。
岭南沿海盛产海盐,在西汉就开设盐场,实行盐铁专营,因此在岭南设立了东官(盐)场。莞地早期隶属于南海郡之番禺县,后又隶属于增城,几经周折,治所搬至宝安(今深圳南头)。唐代撤郡设县,治所搬至“到涌”(莞城),改名为东莞。
排除东莞的名称来源于莞草的说法,也可以排除来自山东东莞郡移民的说法。因此,东莞的名称来源于由东官盐场的谐音演变为东莞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2021/1/27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不胜感谢!
用户51xxx30
以前性都
奔小康竟吃糠
东西南北的东,莞草盛产的地方,莞草由移民带来,后面所以叫;东莞
海扁王 回复 01-28 02:02
又来一个不看内容自说自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