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花钱买面子,买领土,买平安

红晓岩谈古论今 2024-09-28 16:20:43

梁启超高度评价宋代高官和文人范仲淹说:“五千年来历史中立德立功立言者只有两个人,范仲淹和曾国藩。”

毛主席显然读过这句话,他在《讲堂录》中说:“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国藩。”

北宋革新派高官王安石称赞范仲淹为“一世之师,由初迄终,名节无疵”,而北宋保守派高官司马光也说范仲淹是“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则称其为“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

当代人诸葛忆兵的著作《范仲淹传》指出:

“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在其有生之年就被人们奉为圣贤、广受尊重的人物。相比那些在过世之后才被推崇的历史名人,范仲淹的一生过得无怨无悔,范仲淹的一生也就更有借鉴意义。范仲淹勤奋、正直,为国为民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也成为中华民族品德的代表。先忧后乐的思想,已经熔铸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影响了千千万万人”。

不过我对湖南大学的闫建飞副教授的一个说法不敢苟同,那就是“学习他的精神,应从认真研读这部《范仲淹全集》开始。”

绝大多数人,包括我,没有时间阅读《范仲淹全集》。但是大家都应该学习老范的精神。

范仲淹生于989年,于宋真宗时期的1015年进士及第,主要政治活动集中在宋仁宗一朝。他逝于1052年。

下面说说范仲淹作为军事战略家在对付西夏方面的功绩。

景祐五年,也就是公元1038年,北宋西北方的西夏建立国家,李元昊抛弃了唐朝给他的封号,立国“大夏”而称帝。西夏经常侵扰宋朝边境,双方战事不断。

1040年,宋仁宗起用范仲淹为陕西经略招讨副使。当时大宋北疆一再遭受侵略,全国上下义愤填膺,希望范仲淹他们尽快发兵报仇。皇上不断催问,另一位陕西经略招讨副使韩琦也主张出兵,老范身边的人也不停地劝说。

但是范仲淹认为宋朝实力太弱,应该招兵买马、养精蓄锐,所以坚持不出兵。

韩琦说:“大凡用兵,先得置胜负于度外。”

这话虽然勇气十足,但是智慧不足,违反《孙子兵法·始计篇》关于庙算的论述,也就是出兵前先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知己知彼,估算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范仲淹说:“大军一动就是千万人的性命,怎敢置之度外?”

严词催促出兵,范仲淹反复申诉,他也知道“不从众议则得罪必速”,但是“奈何成败安危之机,国家大事,岂敢避罪于其间”!他坚持不出战。

范仲淹主张“屯田久守”,而韩琦主张集中兵力,大举反击,长驱直入。主帅夏竦采纳了韩琦的建议。

于是在1041年发生了好水川之战。先是西夏军队在损失几千人后假装失败,诱敌深入,宋军先锋贸然尾随,长途追击,粮草不继,人困马乏,饥渴交迫。

结果在好水川遭到西夏主力部队伏击,宋军溃败,战死10300余人,包括多位将领,只有千人逃脱。

宋仁宗怒贬户部尚书、陕西经略安抚使夏竦及其副手韩琦、范仲淹。

后来,宋军汲取教训,采取范仲淹的防御战略,筑城,构筑堡寨。淘汰老弱,对士兵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提拔狄青等有才干的将领。同时也对沿边少数民族居民采取怀柔政策,严立赏罚公约。

结果在西夏防线逐渐建立起坚固的屏障,最终迫使西夏在1044年同宋朝达成和议。

和约规定:西夏向宋朝称臣,李元昊接受大宋的封号;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以及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地全部归属宋朝;宋朝每年赐给西夏白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要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

这个协议还算平衡,双方都有得有失。这是宋朝花钱买面子,买领土,买平安。倘若不花这个钱,就要花更多的军费打仗,蒙受更大的战争损失。

来自央视的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由中国香港歌星钟镇涛演唱《渔家傲·秋思》。其中的部分歌词来自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阅读:12
评论列表
  • 2024-09-29 04:18

    平安买基本到了,但没有趁这个时期改革增强国力 军力就很失败,安逸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