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就是公车,不管办多小的私事,公职人员都不该逾越边界。
如果内部管理足够严格,公车使用制度落到实处,“城管的车接学生”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
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四川自贡市荣县一辆车体印有“城管”字样的皮卡车接送背书包的小孩,涉嫌公车私用。此事引发关注后,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回应称,已迅速展开调查,并对涉事驾驶员作出严肃处理:扣除考核分5分,取消200元补贴,并在全队对其进行通报批评。
皮卡车上印着硕大的“城管”二字,坐在车里面的两个人都穿着制服,一点都不避讳地送孩子上学,看着很是刺眼。这种明目张胆地显示特权、侵蚀公共利益的行为,一直以来都是民众非常厌恶的腐败现象。很多人问,当事人仅被警告、扣分、内部通报批评,是不是有点罚酒三杯呢?荣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当事人为一名上早班的女同事,因小孩年仅8岁且独自在家,她顺路送孩子上学,这番解释似乎是想打温情牌,让人体恤城管为人父母的不易,结果更让人疑惑:当事人在送孩子上学之前把公车开回了家?这符合执法局公车使用的制度要求吗?这次是在学校附近被路人偶遇拍照举报,那在此之前工作人员把公车开回家是不是一直存在,甚至是被执法局默许的?如果这是一种长期存在、习以为常的现象,那执法局光处罚当事人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落实公车管理制度,在更大范围内对公车私用的乱象进行整顿。城管在一线和普通民众打交道,如果连公车私用这种明令禁止的现象都毫不避讳,外人难免怀疑,涉事工作人员毫无公私分明的意识,日常执法会不会也吃拿卡要,侵犯民众利益?换言之,开着公车、穿着制服送孩子上学,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折射出来的工作作风却是大问题。
从实践来看,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动员公众在学校、医院、娱乐场所门口“随手拍”,把照片“晒”到网上,对治理公车私用很有成效。很多公车私用的乱象,都是被公众曝光引发舆情才得到惩处的。但每次都要舆论纠偏,很损害部门的公信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人员开着印有“城管”的公车接送孩子的现象,其实已经很少见,但“公车私用”还有很多更隐蔽的方式。比如私车公养,把私车的加油费、汽车修理费以公车费用的名义违规报销;有的国企购买网约车充值后,名义上是作为公务接待,但其实成了领导们的私人福利……这些花样百出、变相“揩油”的问题,相比开着带有标识的公车上路,因为更为隐蔽,很难被社会监督发现,还是要靠常态化的监管发挥效力。
比如有的地方在所有公车上加装北斗导航功能,非工作时段使用、行驶进入敏感区域都会自动报警;有的地方利用公务用车智能化管理平台,在线查看车辆运行轨迹,发现不按规定路线行驶,可以实时记录下来。公车就是公车,不管办多小的私事,公职人员都不该逾越边界。如果内部管理足够严格,公车使用制度落到实处,“城管的车接学生”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