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根针“吸金”800万!爱马仕抢着合作,这个60岁四川大妈凭啥

流水知音人 2024-12-02 17:33:28

前言

一位60岁的大妈,从四川阿坝州的大山深处,到国际时装周的T台,这条路她走了几十年,一根绣花针,一个布娃娃的梦想,就这样“绣”出了800万身价。

她用勤劳的双手和非凡的创造力,将濒临失传的藏羌刺绣技艺发扬光大,被奢侈品巨头爱马仕相中,这位大妈就是织绣传承者就是杨华珍。

是什么让一位普通的四川大妈变身国际知名刺绣大师的?在创造财富和传承非遗之间,她又是如何取舍的呢?

非遗传承创新

杨华珍在得到了法国设计师的青睐后,为她的刺绣工作室打开了通往国际时尚圈的大门,2014年日本知名化妆品牌植村秀找到杨华珍,邀请她为旗下两款新品设计包装。

面对这个挑战,杨华珍没有退缩,她仔细研究了产品成分,灵感迸发,以“生生不息”和“三生万物”为主题。

将藏族传统花纹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融合,创作出了两款极具民族特色和时尚气息的包装设计,深受植村秀全球创意总监的喜爱。

这次合作不仅为杨华珍赢得了百万元的设计费,更让她的刺绣工艺走上了国际舞台。

成功的合作让杨华珍看到了传统刺绣与现代商业结合的无限可能,她意识到,要想让藏羌刺绣真正焕发生机,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服饰和装饰品,而是要主动走出去,与各行各业跨界合作。

于是杨华珍开始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时装周和设计展,向世界展示独具魅力的藏羌刺绣,她的作品受到了众多国际品牌的青睐。

先后与欧莱雅、星巴克、梵高博物馆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将刺绣元素运用到咖啡杯、化妆品包装等产品中。

不仅为藏羌刺绣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也让这个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2020年,杨华珍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奢侈品巨头爱马仕,爱马仕看中了杨华珍的两幅刺绣作品《莲花化生图》和《十二月花》,决定将其运用到新款丝巾的设计中。

这次合作为杨华珍带来了数百万元的收益,也让藏羌刺绣首次登上了国际奢侈品的舞台,在与爱马仕的合作中,杨华珍不仅展示了高超的刺绣工艺,更体现出了非凡的商业智慧。

她深知,与奢侈品牌合作不仅仅是一次商业机会,更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非遗技艺的重要契机。

因此她在设计中始终坚持以传统藏羌文化为根基,将现代时尚元素与民族特色巧妙结合,创造出了兼具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

然而商业成功并没有让杨华珍迷失自我,相反她始终牢记自己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使命和责任。

多年来,杨华珍一直致力于藏羌刺绣的保护与传承,她在全国各地举办讲座和培训班,免费传授刺绣技艺,先后培养了3000多名学员,其中不乏残疾人和贫困妇女。

通过刺绣,这些弱势群体不仅掌握了一技之长,更重拾了生活的尊严和希望,同时杨华珍还在四川成立了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

集中展示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藏羌织绣服饰、图案和技法,为这个古老的非遗技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何这位大妈能够有这样的本领,这所有的一起都是如何开始的?

织绣少女梦

杨华珍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的一个羌族家庭,在这片群山环绕的土地上,农耕为生,贫穷限制着人们的生活。

但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藏羌两个民族却创造出了最古老而精美的织绣技艺。

杨华珍的母亲就是一位出色的织绣传承人,尽管家境贫寒,母亲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并将这份热忱传递给了女儿。

杨华珍从小就在母亲的熏陶下接触到了织绣,看着母亲灵巧的双手在布料上"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杨华珍仿佛看到了一个斑斓的世界。

年幼的杨华珍曾经渴望拥有一个布娃娃,但家里的拮据让这个小小的梦想无法实现,于是,8岁的杨华珍开始偷偷尝试自己做布娃娃。

她利用母亲剩下的布料,笨拙地一针一线缝制出了人生第一个“作品”,虽然后来被母亲发现破坏了珍贵的布料而挨了骂,但初尝创作乐趣的杨华珍并没有气馁。

此后,杨华珍开始跟随母亲学习织绣技艺,勤奋好学的她很快掌握了各种针法,眼光敏锐的她对美好事物格外钟情。

杨华珍经常在家乡的大自然中采集灵感,将美丽的花朵、飞禽走兽融入到刺绣图案中。

与其他只会按部就班复制母亲教授针法的女孩不同,杨华珍总是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美好。

12岁时,她就能够独立绣制一双漂亮的鞋子了,虽然做工还不够精致,但已经初具匠心。

在刺绣的世界里,杨华珍仿佛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她全身心地投入到织绣中,创作出一件件独具特色的美丽刺绣。

她的作品不仅吸引了当地人的喜爱,更让外地的客商赞叹不已,渐渐地,杨华珍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刺绣能手,人们争相请她绣制嫁衣和装饰品,年仅十几岁的杨华珍,就用一根绣花针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然而尽管杨华珍在家乡织绣界已经小有名气,但内心深处,她并不甘心就此在大山里度过一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华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图片,五彩缤纷的世界让她心驰神往。

她想总有一天,要带着心爱的刺绣走出大山,去看看更广阔的天地,就这样,她怀揣着“织绣梦”走出了大山。

但她不曾想到,实现梦想的道路如此曲折,当杨华珍真的走出大山时,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一针一线绣人生

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杨华珍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四川省会成都,初到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曾经在织绣界叱咤风云的杨华珍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虽然织绣技艺高超,但她深知想要在这里立足,仅凭一根绣花针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杨华珍下定决心重返校园,用积蓄报名参加了一些艺术设计方面的课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杨华珍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她认识到,传统织绣要想焕发新的生命力,必须与现代艺术相结合。

为此她开始有意识地将现代设计元素融入到藏羌刺绣中,创作出一系列极具现代感的刺绣作品。

同时在老师的鼓励下,杨华珍还学习了摄影技术,通过镜头,她记录下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织绣工艺,用另一种方式传承和弘扬着藏羌文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华珍的努力得到了回报,1994年她凭借出色的摄影技术,成功入职了阿坝日报社,成为了一名摄影记者。

在报社工作的24年间,杨华珍利用业余时间继续钻研织绣技艺,并搜集了500多种传统织绣图样,学习了20多种少数民族织绣技法。

她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一记录下来,为日后藏羌刺绣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改变了杨华珍的人生轨迹,2008年5月12日,一场8级大地震重创了四川汶川,数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作为一名记者,杨华珍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用相机记录下了地震后人们的悲惨境遇和救援场景。

在废墟中,杨华珍看到了许多失去亲人、没有收入来源的妇女,她们的绝望让杨华珍感同身受。

在那一刻,杨华珍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织绣技艺帮助这些不幸的人们重建家园。

她辞去了报社的工作,在成都成立了一个刺绣工作室,招募了18位年过半百的绣娘,大多是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妇女。

杨华珍免费教授她们织绣技艺,并承诺所有作品销售后的收入全部归绣娘所有,就这样,在地震废墟上,一个特殊的刺绣团队诞生了。

可是现实并没有杨华珍设想的那么顺利,由于缺乏销售渠道和推广经验,工作室的刺绣作品根本卖不出去。

为了维持工作室的运转,杨华珍不得不拿出全部积蓄发放绣娘们的工资,半年过去了,杨华珍的积蓄即将耗尽,工作室面临着倒闭的危机。

就在杨华珍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一位远道而来的法国设计师看到了她们的刺绣作品,被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深深吸引。

他当即决定,要将这些充满民族特色的刺绣运用到自己的时装设计中,就这样,杨华珍的刺绣工作室迎来了第一笔订单。

这笔高达38万元的订单,不仅解决了工作室的燃眉之急,更让杨华珍看到了藏羌刺绣走向世界的无限可能。

如今已经60多岁的杨华珍依然活跃在藏羌刺绣的传承和创新一线,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藏羌刺绣的队伍中,将这个古老的技艺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结语

从大山深处的羌寨到国际时尚的T台,杨华珍用一根绣花针,绣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杨华珍不仅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绽放,更在商业利益和文化使命之间找到了平衡。

参考文章

华西都市报2022年10月31日《杨华珍为藏羌文化绣出一条花路》的报道

新华网《“宝藏孃孃”闯出别样非遗传承路》的报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

0 阅读:0

流水知音人

简介:流水知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