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妻子张秀兰已经分居十年了,十年,足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少年。这十年,他们住在同一个城市,却像隔着千山万水,从未主动踏入过彼此的生活。分居的导火索,是他们唯一的儿子周小军。
那还是1997年,周小军从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南方一家外企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高薪聘请他做技术员。周德明当时高兴得像个孩子,逢人就夸儿子有出息。可张秀兰却死活不同意,她认准了“铁饭碗”,觉得国企稳定,儿子应该留在本地。
“你这是害了孩子!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抱着铁饭碗不放?小军有本事就该出去闯!”周德明和张秀兰爆发了前所未有的争吵,那场争吵就像一把利刃,彻底斩断了他们之间本就脆弱的联系。
“老周啊,你这是何苦呢?”老侯,周德明的老同事兼棋友,一边摆弄着棋盘,一边语重心长地劝他。“当年你俩多恩爱啊,厂里聚会,你俩都挽着胳膊,别人羡慕都来不及。这都一把年纪了,还闹离婚,图个啥?”
周德明没说话,只是默默地拿起一枚棋子,久久没有落下。他想起上个月的体检报告,医生说他有轻微的心脏问题,让他避免情绪波动。他谁也没告诉,包括儿子小军。
“当年你媳妇不就是不同意小军去南方吗?现在小军在那边发展得不是挺好的吗?你还有什么想不开的?”老侯继续劝道。
周德明叹了口气:“老侯,你不懂。这十年,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我后悔啊,当初不该和她吵,不该由着性子来。”
就在这时,周德明的手机响了,是小军打来的。“爸,我听大伯说你要和我妈离婚?是真的吗?”小军的声音带着一丝焦急。
“小军啊……”周德明刚想解释,小军又说道:“爸,我最近单位可能要裁员,压力很大。你和妈的事,能不能先放一放?”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周德明的心猛地揪了起来。他想起小军小时候,为了让他安心学习,他和张秀兰倾尽所有,给他报补习班,晚上停电了就点蜡烛,给他打手电筒照明……
“小军啊,你工作的事……严重吗?”周德明的声音有些颤抖。
“不太乐观,爸。听说要裁掉三分之一的员工,我心里也没底。”
挂了电话,周德明心里五味杂陈。他想起老侯的孙女小雯,高考失利后,老侯夫妇倾尽全力支持她复读。为了孩子,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几天后,周德明去医院复查,在候诊室里碰到了老侯的妻子李阿姨。李阿姨和小雯的例子让他感触颇深。
“德明,说实话,你和秀兰到底怎么回事啊?当初你俩多好啊,结婚那天,你穿着借来的西装,骑着自行车带着秀兰在厂区绕了一圈,多威风啊!”李阿姨的语气里充满了惋惜。
周德明沉默了,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他和张秀兰是厂里的模范夫妻,他们的爱情故事曾经是厂里的一段佳话。结婚那天,他骑着借来的自行车,载着穿着红袄的张秀兰,绕着厂区骑了一圈又一圈,幸福和喜悦仿佛要溢出来。
“唉,老周啊,人这一辈子不容易,找个伴儿更不容易。三十年的感情,说散就散了?”李阿姨叹了口气。
听着李阿姨的话,看着周围候诊的老人,周德明陷入了沉思。他想起医生说的“避免情绪波动”,想起小军面临的裁员危机,想起和张秀兰曾经的美好时光……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追求的并不是分居本身,而是希望妻子能够理解和支持他的想法。十年分居,他早已习惯了孤独,但内心的空虚却始终无法填补。他渴望的,是家庭的温暖,是妻子的陪伴。
走出医院,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周德明感到一丝暖意。他决定,先不去想离婚的事了。他要去找张秀兰,好好谈谈,谈谈过去,谈谈未来,谈谈他们共同的儿子。也许,破镜还能重圆,也许,他们还能找回曾经的幸福。
人生就像一盘棋,一步错,满盘皆输。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还有翻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