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三道壕沟多厉害?六米深十米宽,拖住清军半年

四方井军武 2025-04-16 03:50:16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崇祯皇帝上吊前这句话,定了后来人说明朝怎么亡的调子。

但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这天,李自成在紫禁城登基时,老百姓还在等着他发田地、免粮食税。这个被史书骂成土匪头子的人,怎么两年时间就能拉起百万人的队伍?他搞的分田分地,真的像史官们说的那样是抢劫吗?

明朝灭亡这口锅真该李自成背?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管事那会儿,李自成还没出世呢。山西汾州的老账本写得明明白白,万历四十五年那会儿,十亩地里有六亩七分是官老爷的,租地的农民交的乱七八糟的费,比正经税还要多三倍。

陕西三原县衙门贴的告示更离谱,白纸黑字写着每亩收税一钱二分,实际收的时候直接涨到八钱银子。

这些数字背后都是人命关天的事。崇祯三年陕北闹大旱灾,延安府一石米要卖十两银子,普通农民辛苦一年都挣不到二两银子。县志里记了个真事:澄城县农民王二领着老乡冲进县衙把知县杀了,当班的衙役没一个上去拦的——如果说,连吃官粮的都不帮官府了,明朝还能不完蛋?

李自成在襄阳分田地是动真格的。崇祯十六年十月,他把楚王府三十万亩地划成六万份,每户分五亩。留下的分地字据上白纸黑字写着:交税只用明朝的四分之一,不用服劳役。

南阳的账本记着,崇祯十七年正月从当官的那里硬要回来一千二百万两银子,七成钱买了耕牛农具发给农民。结果当年河南春耕的地比崇祯末年多了四成,这才是实打实的改革。

李自成打仗呢,实际上是有既定的套路的。山海关那场大战的布阵图,到现在还能找来找去查看呢。他把十万人分成了三拨:刘宗敏带领着五万的主力军,在正面用来对抗吴三桂;李过携带着三万的兵力,紧紧地坚守着长城的重要出口;刘芳亮则在抚宁县那里驻防。

原本像这样的安排,是可以将清军进关的道路给封堵住的,但是说实在话,吴三桂竟然一下子就打开城门投降了,整个布局也就立刻全都瓦解了。

后来退到西安所搞的防御,那可真是真本事。潼关挖掘了三道壕沟,其深度达六米,宽度为十米,并且在后面架设了大炮。清军头目阿济格在战报中直白地写道“反贼挖了三条深沟,火炮太过凶猛,我们死伤极为惨重”。就凭借这一手布置,竟然硬生生地拖住了清军半年之久,都没能将他们打进来。

再说搞经济的确有两把刷子。他铸造的“永昌通宝”铜钱其中七成是铜,相较于崇祯年间仅四成铜而言,着实更加诚信了。陕西汉中的茶叶买卖账本表明,崇祯十七年八月的交易量比前一年增长了三成;而且打仗打得激烈,反倒是生意越发好了,其实说白了就是老百姓认可他发行的货币。

河南洛阳的垦荒政策确实比较实在;如果开荒超过二十亩,就能够免去三年的税。当年全省新增加开垦了六十万亩土地,并且这相当于全省五分之一的耕地数量。这样的举动,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开辟了一条生路,是真正能够帮助到他们的办法。

史书记载得需要打个折扣呢。《明史》把李自成描绘成了杀人狂魔,不过呀朝鲜使臣金堉的日记里却这样记载着:“闯军行经的地方,集市依旧在照常营业,老百姓端着酒肉追着军队去相送。”米脂县李家的老族谱还记录了一件挺有趣的事:李自成称帝之后派人回故乡去修缮祖坟,结果他本家的人都不同意。

就连本家亲戚都不配合,这就表明根本没有强迫老百姓呀,和史书中所描述的那种残暴形象那可完全不一样呢。

李自成于1645年四月在湖北通山离世,身旁携带着一本被翻得破旧不堪的《资治通鉴》;而且在刘秀分田地的那一章节,还画上了圈圈。现今在南阳武侯祠里依旧矗立着大顺朝的石碑,其上所镌刻的分田之法,有些条款与1950年代的土改政策,竟然仿佛是从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

要我说啊,李自成最牛的不是打进北京城,而是真在解决土地问题。一个农民出身的造反头子,到死都在琢磨怎么让老百姓分到地种,这比那些满嘴"民为重"的官老爷实在多了。您看那些读书人当官的,真到分田分地的时候,哪个不是往自家多扒拉几亩?

0 阅读:0
四方井军武

四方井军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