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接待外宾的国宴上,毛主席请求再来一碗汤说:我就特殊这一次

游史渊 2025-04-22 11:40:14

【前言】

1957年的时候,毛主席在北京饭店招待了来访问的苏联客人。

吃饭那会儿,一碗冬瓜汤让毛主席特别喜欢,就连平时对自己吃得方面管得很严的毛主席,都忍不住跟服务员说:“这汤实在太好喝了,能不能再给我盛一碗啊?”

听到要求后,服务员立刻跑去后厨,打算给毛主席舀碗汤。这时候,主厨正好在后厨稍微歇会儿,见服务员匆匆进来,连忙问是不是有啥急事。

服务员乐呵呵地告诉他:“主席还想再添一碗汤呢!”

听到这话,主厨心里头那个美啊,感觉比得到毛主席的亲口表扬还要乐呵,他二话不说,赶紧自己动手,给毛主席端了满满一碗汤过去。

这位大厨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一、克制口腹之欲】

1941年那会儿,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吃穿不愁”的主张,并让王震领着队伍去南泥湾搞起了大规模的生产活动。

望着南泥湾那片杂草丛生的荒地,王震跟战士们心里头那股子干劲嗖一下就上来了,二话不说,抄起农具就开垦土地种庄稼。

南泥湾那地方的土地原本就很肥沃,挺适合耕种的。但可惜啊,因为地主们的压榨,再加上那些年战乱不断,老百姓们没办法,只能丢下大片田地不管,生活也过得穷困潦倒。

可红军战士们一到,立马就成了生产的好榜样,老百姓们也慢慢找回了干活的劲头。不出三年光景,南泥湾那片荒地就变成了肥沃的田地,年年产的粮食都比以前多了去了。

1943年那会儿,毛主席亲自跑到南泥湾,去看看生产运动搞得咋样。王震领着毛主席,在南泥湾的田埂上边走边讲,得意地给毛主席介绍庄稼的长势。

听说共产党的头儿来了,地里那些正忙活的农民们,一个个都兴奋得不行,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儿,从田埂上奔过来,就想跟毛主席亲手打个招呼,握个手。

毛主席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大伙儿满心感激地回答,说在共产党到来之前,他们从未过上如此舒心的日子。听到老百姓夸赞生活好,毛主席的脸上顿时绽放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完现场情况后,王震领着毛主席去了营地,打算在那儿一起吃午饭。

刚坐下没多久,炊事员就拎着一笼热乎乎的馒头走了过来。毛主席乐呵呵地抓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口,立刻,满嘴的面香弥漫开来。这时候,王震又帮忙端进来一碗炖得香喷喷的红烧鸡肉。

瞅见这碗鸡肉,毛主席本来挺轻松的脸色一下子就绷紧了。他转头问王震:“这肉菜是谁让准备的?我一来就吃肉,那平时战士们能不能也吃上肉啊?”

王震明白毛主席是怕养成坏习惯,连忙说明:“主席,这就是战士们平常吃的东西。咱们南泥湾现在情况不错,战士们每天那么辛苦,肯定不能让他们饿肚子。虽说不是餐餐都有,但隔三差五大家还是能吃上肉的,这鸡肉其实挺平常的!”听王震这么一讲,毛主席才安心继续用餐。

吃完饭后,毛主席特意让身边的人把炒菜剩下的鸡骨头收起来装好。王震看到这一幕,心里直犯嘀咕,不知道主席这是要干啥。毛主席见状,就笑着跟他说:“这鸡骨头味道可香了,拿回去炖个汤,咱们又能多吃一顿!”

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国宴上居然主动要求再添一碗汤。这汤究竟有多美味呢?

【二、学厨之路】

国宴的大厨名叫康辉,他是粤菜界里技艺超群的一位大师。

康辉的老爸是广式茶楼里做糕点的行家,受老爸熏陶,康辉打小就在旁边看着学着,跟老爸一起捣鼓粤菜。

后来战争打响,康辉意外地跟爸妈失去了联系,一个人来到了上海。

以前的上海,那可是中国最热闹的大城市,酒楼多得数不清,中餐店和西餐馆交错在一起,八大菜系各有各的特色,互不相让。这地方,对厨师的手艺可真是个大挑战。

康辉对粤菜挺在行,所以就在荡海打动酒楼找了个活儿,给粤菜大师打下手,以此来维持生计。

当厨师这行真是挺累的,给大厨打下手那更是累得要命,简直就像被当成干活的机器一样使唤。但康辉呢,他从没抱怨过半句,师傅让干啥就干啥,老老实实地把每一项任务都完成得漂漂亮亮。

康辉既努力又有天赋,这让大厨看在眼里,心里头终于有了底。大厨觉得这孩子不错,就开始教他做粤菜的手艺了。

康辉终于迈出了学做菜的第一步,他特别看重这次机会。每当师傅动手示范,他就全神贯注地看,眼睛都不眨一下。看明白了之后,他就一遍遍地在心里头琢磨,一直到觉得每个步骤都刻在脑子里为止。

这样一来,康辉在动手做菜时,就能比其他人更精准地把一道菜做好。

康辉做菜的那手艺,把他师傅都给震住了,师傅因此特别看重他,把自个儿几十年的做菜绝活,一股脑儿都教给了康辉。

康辉真没辜负师傅的期望,天天苦练加上师傅的指点,他的手艺慢慢赶上了有几十年经验的老师傅。

感觉自己没啥新东西可教后,师傅就跟康辉讲,他可以毕业了。不过,师傅也明说,康辉做菜的天赋还没完全展现出来,建议他再去向其他菜系的高手学习学习。

康辉把师傅的教导记在了心上,之后的几年,他跑遍了上海各大饭店,找各路大厨请教。最终,他不仅学会了川菜、淮扬菜这些大名鼎鼎的菜系,还在上海闯出了不小的名头。

那时候,陈毅将军正好是上海市的市长,他尝了康辉烧的菜,觉得简直美味极了,就问康辉想不想去北京,给国宴当大厨。

只要是干厨师这行的,心里都揣着个做国宴的大梦,康辉自然也不例外。后来,陈毅将军就看中了康辉,把他引荐给了国务院。

考完一系列测试后,康辉凭借着他那无可挑剔的出色技艺,成功进了北京饭店,当上了一名特别荣耀的国宴厨师。

【三、掌勺国宴】

1957年的时候,康辉碰到了一件挺有挑战性的事儿。

这一年,苏联的大军事家伏罗希洛夫来到了北京。因为那时候少有外国朋友来中国,所以毛主席和其他党中央的领导都特别看重这次访问,他们亲自陪着伏罗希洛夫在北京四处转了转,好好逛了逛。

在中国,好客是咱们的老传统了,招待客人那肯定得摆上一桌好酒好菜。这次,给苏联朋友准备宴席的任务,就落到了康辉的肩上。

康辉虽然现在也就刚过三十岁,比起那些老师傅来,他还算是挺年轻的。不过,在北京饭店工作的这几年,中央那边已经深知康辉的手艺相当出色。

他包揽了许多领导人的日常餐饮,特别是他做的粤菜,味道正宗得让同样是广东人的宋庆龄女士倍感亲切,仿佛尝到了家乡的味道。因此,宋庆龄女士常来北京饭店,跟康辉一起探讨粤菜的烹饪技巧。

关于这次国宴,康辉心里头其实早就琢磨出了个大概计划。

这场宴会上,主角还是咱们中国人,所以中餐肯定不能少。说到中餐,康辉那可是行家,轻轻松松就能整出一道能摆到国宴上的硬菜。

不过,他最头疼的事儿是怎么做道菜,既能符合苏联朋友的喜好,又能让他们感受到中餐的独特魅力。

琢磨了好一阵子,康辉打算从大家都爱的炸物上找突破,来解答这个问题。他选了炸鸡这道西式大餐,但打算用中式做法来搞定。先把鸡肉用各种香料腌入味,接着再下锅油炸。这样做出来的炸鸡,看上去还是西式的样子,吃着也爽口,但里头全是中式的好味道。

没错,伏罗希洛夫在宴会上一眼就盯上了那道菜,立马就尝了一口。结果这一尝,他整个人都被那种从没尝过的鲜美味道给包围了,感觉五官都享受到了极致。吃完炸鸡后,伏罗希洛夫乐呵呵地对毛主席说:“这炸鸡真是太好吃了,我从没吃过这么棒的,麻烦您帮我跟厨师道个谢!”

毛主席乐呵呵地点了点头,接着就端起了旁边工作人员已经倒好的汤,开始品尝起来。

这碗冬瓜汤外表挺普通,但毛主席一尝,那味道层次多得很。就算毛主席平时管得住嘴,这次也一口气把汤喝了个精光,喝完还直念叨着味道好,破例让再盛一碗。

在后屋忙活的康辉,一听说毛主席想吃他再做的一份,心里头那个乐呵啊,这简直就是对他厨艺的最高夸奖。连着忙活了几天的康辉,感觉一下子就不累了,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结语】

康辉和其他厨师比起来,做菜技术可能没差多少,但他就是有一股子爱琢磨新花样的劲儿,愣是让自己混成了国宴的大厨。他做的那些新菜品,不光让外国朋友竖大拇指,连毛主席都夸好。这事儿说明啊,创新还真是挺关键的。

1 阅读:18
游史渊

游史渊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游史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