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绝:牡丹为王,芍药称相;牡丹为夫,芍药为妻,还可互传花粉!

种在阳台上 2024-01-25 13:05:20

小时候,一直觉得芍药虽美,但不如牡丹。

芍药是牡丹的盗版,芍药是东施牡丹。

长大后,发现不能将芍药与牡丹进行对比,而是应该把他们放置在一起观赏。

如此一来,才算是爱花懂花赏花之人。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人工栽植始于南北朝,发展于隋盛于唐距今已有1600年了。

牡丹的得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过。

牡——虽结籽,但根上生苗,故谓“牡”,意思是可以无性繁殖。

丹——指红色的根入药为上,不是单指开红花。

牡丹和芍药都是芍药属的植物,两者的名字也常联系在一起,译成英文它们也是同一个单词peony。

有时为了避免歧义,会在peony前面加上tree来表示“牡丹”。

这花中二绝,人称“君臣花”,牡丹为王,芍药乃相。

也叫“夫妻花”,那是由于关系紧密,可互传花粉。

牡丹与芍药嫁接,是情投意合,百接百活。

还说是“姊妹花”,因为两者花形相似,不看叶子只看花,是很难区分的。

牡丹的叶片没有光泽,绿色里略带微黄,芍药的叶片浓绿色,比牡丹的稠密很多。

牡丹的顶叶有叶裂,为3~5裂,而芍药的枝顶叶是1个叶柄3片小叶,叶片是完全分开的。

简单通俗地说,牡丹的叶片像鹅掌,芍药的叶片似鸡爪。

牡丹是落叶灌木,枝叶挺拔,花朵端庄,芍药是草本,枝柔、叶艳、花媚。

人们对牡丹是敬,对芍药是亲。

牡丹并非一定要和芍药同植才能开花、开好花,植物园那样做,一是为了延长花期,二是给人一种意境美。

谷雨前后看牡丹,立夏前后看芍药。

在江淮地区,花期较早,3月下旬就能见到花了。

牡丹花先开花期一周左右,芍药殿后,同时也“殿春风”,花期稍长。

芍药的栽培历史和得名,比牡丹要早得多,“百花之中,其名最古”。

到了武则天时代,牡丹便超越芍药,风骚独领了。

唐代,牡丹鼎盛一时。

那时的野生品种,就是一棵棵花树。

一簇牡丹,花开百朵,甚至上千,故有“一丛千万朵”之说。

个别品种花型大得惊人,花径可达30厘米。

有种花妖牡丹,早中晚颜色不同,白日黑夜香味各异。

如此奇葩,焉能不看!

白居易在《牡丹芳》里说:“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当时,花路如同街市,买花、戴花的人比比皆是,欢声笑语、笙歌之声不绝于耳,那简直就是一个花卉狂欢节。

花开时节不去看牡丹,常会遭人耻笑。

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千古名句,莫定了牡丹国色天香的根基。

一个“动”字,便把牡丹的地位拔高了许多,唐朝,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

从存留下来的美女雕塑和图画来看,大多面如满月、颊丰腰圆,其装扮暴露而大胆。

女皇武则天和贵妃杨玉环,可视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样板。

唐人钟情于牡丹,显然与此花雍容肥艳有关,也与唐代百姓丰衣足食、国家繁荣昌盛相连。

那时的长安、洛阳之人,是不将桃、李、杏花当作花的。

他们对牡丹则不叫其名,而是直接叫“花”。

欧阳修说过,“天下真花独牡丹。”

北宋哲学家邵雍在《洛阳春吟》里则说,“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晚唐诗人皮日休的这首诗,以牡丹谦让百花的风格、艳丽无双的姿色以及大气高雅的风韵等,诠释了牡丹堪称“百花之王”的理由牡丹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欣赏价值,它同牡丹花一样为人所乐道。

仅唐宋两朝,就有近百位著名诗人赞颂过牡丹,如李白、李贺、元稹、韩愈,李商隐以及陆游、苏轼、辛弃疾、范成大等。

相传,武则天在醉酒状态中下令贬黜牡丹。

其实,这不过是写小说编故事而已。

冯梦龙等少数文人对女性为皇或者是对武皇帝的某些行为很是不满,便进行恶搞,这与史实是背道而驰的。

女子往往比男子更爱花,武后又是情感丰富的人,岂能不爱牡丹呢?

她称帝以后,变国号唐为周,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并曾派人将其家乡文水以及长安的珍稀牡丹移植至洛阳

唐朝诗人徐凝说得好:“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洛阳牡丹甲天下”,武则天是这一美名的推手之一。

往后,不需要再将芍药牡丹比拟,更不需说芍药是假牡丹。

若不懂芍药,怎能懂牡丹!

有趣的园艺知识,需要遇上一颗有趣的灵魂——才有用。

这是台长的经验之谈,希望与台友们轻松闲聊。台长还时不时分享一些盆栽栽种技巧,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种在阳台上,咱们下期见。

种在阳台上

好啦,今天就讲到这里,台友们若还有什么疑问希望台长回答,下方留言区留言哦。非常希望得到台友们的问题反馈,台长会多多努力,一对一给你回复,一对一为你解忧。

喜欢这篇文章的台友,轻点食指,先转发朋友圈,再关注。更多精彩文章、详细步骤、独门绝技,哈哈哈……台长将陆续为台友们奉上。

喜欢台长文,恳请转发;

种在阳台上,学无止境。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