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老话叫“吃水不忘挖井人”。
然而,美国甲骨文公司却反其道而行之。
在垄断中国市场30年后,他们竟狂妄地宣称:“我们绝不培养一个中国员工。”
这种做法,就像是在中国的餐桌上吃饭,却还想着砸掉中国的锅,实在让人义愤填膺。
那么,这家如此嚣张的公司,如今又落得个怎样的下场呢?
1
提起甲骨文公司,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传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
1944年,埃里森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
小时候的他,就像很多小男孩一样,对电脑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热爱。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他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
怀揣着对电脑知识的渴望,他两次踏入大学校门,却又两次未能顺利毕业。
婚姻之路也颇为坎坷,两段婚姻都以离婚收场。
但生活的挫折并未将埃里森击垮,反而点燃了他内心更强烈的斗志。
1977年,已经33岁的埃里森,花费2000美元,在一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车库里,创办了一个叫做“软件开发实验室”的小公司。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作坊,日后竟会成为名震全球的甲骨文公司的前身。
他们的第一个产品,是一款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软件。
听起来挺高大上,但其实它就像是一个超级聪明的“大管家”。
能够帮你高效地管理海量的数据,让你的工作变得轻松又高效。
这款软件一经问世,就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简便的操作,迅速吸引了众多政府和大型企业的目光,成为了市场上的黑马。
然而,甲骨文公司并没有因此而满足。
他们继续大胆创新,推出了中间件、开发工具等一系列产品,每一款都让人眼前一亮。
1986年,甲骨文公司成功上市,股票价格一路飙升,公司前景一片光明。
但埃里森的野心并未止步,他的目光已经越过了重重大洋,锁定了一个遥远而充满潜力的市场——中国。
2
那时候的中国,正经历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市场就像一块未被充分挖掘的金矿,等待着勇敢者的到来。
甲骨文,带着它的高科技和满腔热情,带着先进的技术和满腔的热情,一头扎进了中国市场的怀抱。
凭借着在数据库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甲骨文很快就在中国企业界赢得了口碑。
能和甲骨文合作,成了不少企业的骄傲。
甲骨文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招揽了一大批本土人才,与中国企业开展了紧密的合作。
他们的技术交流会、产品发布会,更是吸引了众多企业界的大佬前来围观,场面热闹非凡。
然而,好景不长,甲骨文开始变得傲慢起来。
他们似乎忘记了“入乡随俗”的道理,开始在中国市场上摆出一副大佬的姿态,让人难以接受。
2009年,甲骨文与中国联通签订了一份大单,这本应是双方共赢的好事。
然而,项目进行中却出现了诸多波折。
技术故障、沟通不畅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项目进度一拖再拖。
面对这些问题,甲骨文非但没有积极解决,反而以合同条款为名,向中国联通索赔高达6000万人民币。
事情还没有结束。
到了2010年左右,甲骨文似乎觉得在中国市场赚得还不够多,开始大幅度涨价。
软件授权费用一路飙升,就像没有尽头的房价一样,让人望而却步。
许多国有企业因为授权费用的大幅上涨而苦不堪言,IT预算受到了严重冲击。
更糟糕的是,甲骨文的系统频繁出现问题,而他们的售后服务却反应迟缓,有时甚至推卸责任。
这样的情况让中国客户对甲骨文的服务质量感到极度失望。
有一次,一家中国银行系统出现了严重故障,急需甲骨文的技术支持。
然而,甲骨文的响应速度却远远低于预期,导致银行的业务受到了严重影响。
类似的事件屡次发生,中国客户对甲骨文的信任度急剧下降。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甲骨文在技术方面也对中国采取了封闭策略。
他们甚至公然放出豪言:“我们绝不会培养一个中国员工。”
这句话,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质疑,更是对中国整个科技潜力的蔑视。
然而,正是这种挑衅与轻视,激发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自主创新精神。
3
中国人民深知,靠别人永远不如靠自己。
于是,一场关于技术自主与创新的革命在中国悄然兴起。
在这场革命中,华为、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成为了领军人物。
他们决心打破外国技术的垄断,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数据库技术。
华为,这个在全球通信设备领域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开始加大在数据库领域的研发投入。
他们组建了一支由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夜以继日地攻克技术难关。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华为终于研发出了自己的数据库产品,并在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而阿里巴巴,更是以OceanBase为突破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实力。
2011年,阿里巴巴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数据库OceanBase。
这个数据库就像是一个“中国造”的科技奇迹,它不仅在性能上超越了众多国际同类产品,更在稳定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阿里巴巴并没有满足于OceanBase的成功。
他们深知,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于是,在2013年,阿里巴巴做出了一个震惊业界的决定:关闭淘宝平台上最后一个甲骨文的数据库。
从那以后,中国的科技界就像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所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到自主研发数据库的行列中来。
他们纷纷组建团队,投入资金,就是为了能够研发出更加先进、更加稳定的数据库技术。
到了2019年,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日子已经变得举步维艰。
他们曾经的风光不再,市场份额被中国企业逐渐蚕食。
为了应对困境,甲骨文不得不开始裁员,其中就包括在中国的1600名员工。
而到了2023年,甲骨文终于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这个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外国巨头,最终没能抵挡住中国企业的崛起和国产技术的飞速进步。
结语
甲骨文的离开,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更是一个新的开始的标志。
它告诉我们: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中国的科技企业,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一真理。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