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午,人形机器人半马冠亚季军出炉:天工队(机器人:天工)、小顽童队(机器人:N2)、行者二号队(机器人:行者二号)分别获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冠军、亚军、季军。
4月19日10时11分左右,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迎来首位撞线“选手”——天工Ultra,用时2小时40分42秒。

4月19日,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天工Ultra首个冲线。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今天9时许,本次半马的终点位置已围满观众,大家翘首以盼首个撞线的机器人。10时11分左右,伴随着欢呼声,天工Ultra冲线。
据介绍,在此次比赛中,天工Ultra通过无线领航技术完成跟随导航和长程路径规划,自主实时调整奔跑方向和速度,完成马拉松赛事。

4月19日,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天工Ultra首个冲线。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同时,工程师针对机器人本体和一体化关节的稳定性和耐热性做了比较好的提升,并且通过能耗系统的优化和快速换电的技术,让它能有更强的续航能力。在机器人的平衡性、步态规划、上下肢的协调方面,也做了运动控制算法的提升,让它跑得更稳定、更灵活,适用于复杂的户外环境。
天工团队负责人表示,通过本次参赛能更好地验证人形机器人的一些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并在过程中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本体和一体化关节的稳定性和耐热性、运动控制算法的泛化性、能耗系统的高效率等。“对于本次赛事结果,我们同样认为‘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这是一次对技术的摸底,也是一次对产业化规模应用标准的探索。”
多图直击|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

4月19日清晨,北京亦庄南海子公园前,21支人形机器人“跑者”队伍和马拉松运动员热身。

按照比赛规则,参赛机器人依次起跑,每个参赛机器人出发时间间隔1分钟,原则上不超过2分钟。

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第一个出发,它早早来到起跑位置,在领跑员和工程师的陪伴下原地小跑“热身”,观赛人群中不断有市民为“天工Ultra”加油打气。

“N2” 机器人备战。

美女机器人“幻幻”备战。

本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参赛“选手”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等高校,也有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企业的机器人。

7时30分,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机器人和马拉松选手一同踏上全长21.0975公里的赛程。

1.8米高的人形机器人“天工”第一个冲出起跑线。

“N2” 机器人紧随出场。

天工队在比赛中。

21支参赛队陆续出场。

半醒机器人队在比赛中,跑在前面的“精灵”身高1.4米,体重32公斤。

北职大“0306”小巨人在比赛中。

巴音布鲁克永远的王参赛队在比赛中。

外媒记者现场讲解比赛。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设置多个补给站,参赛队伍可在此更换机器人电池或更换机器人。竞赛规则鼓励参赛队让机器人全程奔跑,且尽量不更换电池与机器人。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介绍,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不仅仅是单个机器人的比拼,更是团队的较量,本次比赛我们有一个理念: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跑上真实的赛道,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记者/吴婷婷、李木易、赵亢
编辑/白爽
校对/刘军
运营编辑/刘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