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州,有这样一棵神树,树根牢牢长在桥中,桥树相依,同根之命,共枯荣。
在宿州北约55公里,206国道以东,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树驮桥路,向东行大概400米,就可以看到有一棵绿荫如盖的大树,横亘于淝水之上,那里就是树驮桥桥驮树。树驮着桥,桥驮着树,桥树交融。

长在桥上的大树,在中国并不多见,所以树驮桥为天下一绝,初见时,竟疑为眼花,以为只是桥旁长了一棵大树,走近了看,才知确凿无疑。那树根自桥墩缝隙间钻出,盘曲如蛇,又似老人手背的青筋,紧紧抓住石缝,完完全全长在桥里。

桥侧有一个碑记,上面写道:天下多桥,未见树驮桥之奇,天下多树,未见桥驮树之奇。宿徐二州之间,埇北吉地曹村,树桥互驮,横亘于淝水之上...碑前有人供奉香炉及神像,祈福安宁。

树驮桥,为三环桥,此村落也以此桥三环而得名三环村。相传三环桥为清廷使兵部侍郎杨三公督建此桥,并于桥东北角树碑三座以镇之。三百(碑)三孔桥,桥驮树,树驮桥。

桥是旧桥,不知是何年何月的风,抑或是飞鸟的粪便,也或许是西侧山上的流水,将枫杨的树种带到这里,顺着桥逢,钻入桥中,初时想必艰难,遇石则避,遇隙则钻,竟也给它寻得了生路。历经数百年风雨,渐渐长成了这参天之树。

树根,穿过这桥柱,深扎河底,桥柱青石已经快似挤出,随时就会倒塌,但却不会倒塌,因为这树根已经成为了桥柱,其中最大的树根,竟似人身粗细,南北横亘这桥洞之上,代替了青石压住这拱洞。

这棵古树,它历经数百年风霜,苍劲古拙,有了灵气,桥和树,成了奇景。不管是春夏秋冬,都常有闲人倚着桥栏,对着水中的倒影指指点点。他们说这树是神树,说这桥是仙桥,常有人来系红布条,祈福平安顺遂。树根依旧沉默,只管在石缝中延伸它的生命。

走近古桥,你会发现,树并非一棵,东面、西面,都有树木长在桥上,只是粗细不一。

最大的老树,在桥的东侧,它的树干斜倚,宛如蛟龙探水,而茂盛的枝条则如同华盖擎天,其他几棵树,也或许都是这棵最大的老树所生,根抓桥,桥连树,枝叶繁茂,虬劲斑驳。

这桥与树,也许是前世冤家,今生互相纠缠。也许是前世未了的缘分,今生来续写。常有文人墨客专程来题诗作画,有人来此拍照打卡,有情侣在树下系红绳许愿。树只管生长,桥只管支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树与桥的纠缠,在岁月里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