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叶行业机械化是从印度开始的

凝旋谈历史 2023-10-03 06:21:04

茶叶行业机械化是从印度开始的

1880年之前,中国茶叶的出口在全世界占绝对优势。

而从英国人盗取中国茶叶技术后,1891年印茶输出占世界总销量23.07%,而中国茶则从绝对优势退居不足一半。嗣后印茶外销量不断增加,中国茶外销量不断减少。

综观20世纪前半期,印茶出口量不断攀升,占世界茶叶比重均在30%以上。相反,中国茶在印茶激烈竞争下出口量迅速萎缩,1903年仅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33.09%,1921年又减至8.79%,是年其输出量及比例分别比30年前减少4倍和5.7倍,已经丧失世界一流茶叶大国的地位。1900年印度茶叶输出总量首次超过中国,1917年锡兰、1918年爪哇茶叶外销量又分别超过中国,中国屈居世界茶叶输出量第4位,仅与日本相仿。至此世界茶叶中心呈现多元化,由中国一国垄断变成地位不等的5个中心。

1、贸易调整时期(1930-1947年)。1929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世界茶叶滞销,价格大跌,印度、锡兰、爪哇等国采取限产措施,输出量有所减少,但并不影响业已形成的世界茶市整体格局。兹见1930-1939年印度、中国茶叶输出数量及中国茶占印度茶比例表(见图1)。

20世纪30年代后,印茶外销基本进入稳定时期。 1932年输出稍高,但由于限产,其他年份输出稳定在3亿多磅,40年代有所回升,其中两年年出口超过4亿磅,占世界茶市比例稳定在39%左右,1947年提高到 53.55%。1930年,中国茶输出仅占世界茶市10%左右, 1932年后均在9%以下。由于受日本侵华战争影响,茶区沦陷,交通阻塞,1939年中国茶仅出口4973.1万磅,占世界茶市比重为5.66%,失去了茶业大国的资格。抗战后期,外销基本断绝,中国茶几乎从世界茶叶市场消失。

2、引起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印度茶业“其栽培之法,时时参用最新之学理,制法时时改用新式之机器”,完全采取大机器生产、资本主义大庄园,实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贸易制度,使印度茶业一开始就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对世界茶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引起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各国争相仿效印度茶业生产方式、种植和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及贸易方式。

-- 图3

日本较早派人到印度考察学习及仿效,成效显著。 1885年日本首次使用揉茶机,到19世纪末日益向茶业机械化过渡,所用采茶机比手工采茶提高工效6倍。进入 20世纪,日本茶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70%以上使用机器生产,成为迅速崛起的茶业大国。

资本主义种植方式,则以三井财团在台湾的经营为典型。台湾拓殖制茶株式会社占地1318甲,1916-1917年三井合名会社在台湾新竹的茶田有2434甲,1928年建立了大工场。20世纪 20-30年代,“庞大的茶的产业渐渐的形成……台湾茶业进入了高度的发展”茶业机械普遍替代了手工制茶。

爪哇茶业发展较迟,它利用后发优势,较快地实现了机械化,其“制茶工厂多为新式,机器完备,设有电灯”。

苏联茶业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各茶区除了很少数的例外,大多是用机器”。

中国同样深受影响,但对印度茶业技术革命的认识相当缓慢:(1)从盲目自尊到不得不正视现实。中国是世界茶业鼻祖,长期在世界茶市中占绝对优势,国人皆沉醉在“中国茶的香味为最好”的迷梦中,讥笑印度茶“茶性甚浓”,只能运销英国一地,但“英人多不喜,惟于中国茶中,稍搀印度之茶而已”,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甚至印度人对茶树“加意照料,这在中国的种茶人看来,即使不是可笑的,至少也是多余的”。

印度茶业崛起的客观现实使国人大吃一惊,先觉者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突变,认为:“外洋产茶之地印度为多,价贱茶好,西商咸舍远图近,争贩印茶,年盛一年”,感到是一种莫大威胁,故发出“印茶争胜则茶业将无后望矣”之强烈警告(《申报》)。介绍印度、锡兰、日本、爪哇等国茶业的文章不断增多,人们日益具,有一种危机感,主张改良茶业以挽回颓势。《申报》等许多,报纸不断宣传机器制茶的优点,刊登售茶机器广告。

#世界史漫谈#

0 阅读:16

凝旋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