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秋季间白菜苗,注意这些,按方法做苗势强
在四川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秋季是种植白菜苗的重要时节。白菜苗在秋季茁壮成长,不仅关乎着菜农的收成,更关系着市场的供应。要了解如何在四川秋季培育出势强的白菜苗,还得从许多细节处着手。
首先,从播种这个源头说起。播种的时间选择很关键。就拿过去的数据来看,一般来说,四川地区的最佳播种时间大概在 9 月上旬到中旬。如果过早,比如 8 月下旬,此时温度还相对较高,白菜苗容易出现热害,生长不良。有数据显示,在 8 月下旬播种的白菜苗,叶片徒长现象较为普遍,叶片平均长度可达 8 - 10 厘米,叶片宽度较正常播种的苗宽出约 0.5 - 1 厘米,且病虫害发生几率明显增加,蚜虫发生率可高达 30%,而 9 月中旬左右播种的白菜苗,蚜虫发生率可控制在 10% 以内。
播种密度也大有讲究。一般情况下,早熟品种的株行距 16×18 厘米为宜,亩用种量 0.5 - 0.8 公斤;中晚熟品种则株行距 20×22 厘米较为合理,亩用种量 0.4 - 0.6 公斤。若播种密度过大,比如早熟品种株行距缩小到 14×16 厘米,每亩种苗数量可从适宜密度的 4444 - 5555 株增加到 6250 株以上,苗间距过窄,会导致苗间通风透光性差,使植株之间争夺养分和水分加剧。通过一些实地观察发现,密度过大的苗期,每株白菜平均根系的主根长度会缩短 1 - 1.5 厘米,侧根数量减少 1 - 2 条,地上部分的叶片数相同时间内比适宜密度的苗少 1 - 2 片,苗势相对较弱。
土壤的准备工作同样不能忽视。土壤要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在我们对多块试验田的检测中发现,土壤疏松度(以孔隙度衡量),理想的播种土壤孔隙度应在 50% - 60% 。如果土壤较为板结,孔隙度低于 40%,那么土壤中氧气含量会减少,影响白菜苗根系的呼吸,导致根系生长缓慢。在对孔隙度为 40% 的土壤种植的白菜苗和对适宜土壤种植的白菜苗进行对比,孔隙度 40% 土壤中的白菜苗 2 - 3 片叶时,根长度仅为 3 - 4 厘米,而在孔隙度 55% 土壤中的苗,相同生长阶段根长可达 7 - 8 厘米。土壤的肥力也不容小觑,每亩应施足腐熟的有机肥 2000 - 3000 公斤,复合肥 20 - 30 公斤。土壤肥力不足,例如每晚少施 500 公斤有机肥,白菜苗在生长前期,叶片颜色淡绿,光合作用能力弱,据测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可低于正常施肥苗的 10% - 15% 。
在苗期管理方面,水分管理尤为关键。白菜苗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不同。幼苗出土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此时土壤含水量应在 70% - 80%。随着苗的长大,可适当减少浇水量。若浇水过多,土壤含水量长期保持在 85% 以上,容易造成根部缺氧,烂苗情况频发。我们观察到,在部分浇水过多的苗田,烂苗率达到 5% - 8% 。而在合理湿度管理下,烂苗率能控制在 1% 以下。
施肥管理也不容马虎。除了基肥外,苗期一般可追肥 1 - 2 次。每次施尿素 5 - 7.5 公斤。施肥过浅,比如只施在土表 1 - 2 厘米处,肥料利用率只有 30% - 40% 。而深施,比如施到苗根部周围 5 - 7 厘米深的土层中,肥料利用率能达到 60% - 70% 。合理的施肥,能让白菜苗在 3 - 4 叶时期,叶片颜色浓郁,叶片厚实,平均叶片重量是施肥不当苗的 1.2 - 1.5 倍。
病虫害防治也是保障白菜苗势强的重要环节。白菜苗常见的病虫害有霜霉病、病毒病、菜青虫等。对往年病虫害发生率较高的区域进行数据统计,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霜霉病发病率能降低至 5% - 10% ,病毒病发病率控制在 3% 以内。当霜霉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物,能使病株恢复健康的概率提高至 70% - 80% 。
四川秋季间的白菜苗培育,从播种到苗期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精准的播种时间,科学的播种密度,精细的土壤准备,合理的水肥管理以及及时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把这些要点都做到位,精心呵护,白菜苗的苗势自然强劲,为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