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月7日,也是2022年全国高考季的第一天,不由得想起2015年我的孩子参加高考时的情景。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有1193万考生报名参考,比2021年增加了115万,比2015年高考人数增加了251万,今年高考生的压力山大呀,祝愿每位参加高考的学生们拿出最佳状态,发挥出最好水平!
现在回想起2015年的今天仿佛就像昨天,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激动,在孩子面前做出一副淡然的样子;使劲克制住内心的紧张,回头故作轻松地嘱咐孩子放松。而且早在一个星期前就开始考虑高考这几天的食谱该怎么安排。太清淡了吧担心营养跟不上;太油腻了吧又担心消化系统努力消化食物引发身体疲劳;热了担心烫着,冷了又担心闹肚子......总之是各种纠结各种小心。
临近高考几个月时间里,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是卑微地低到尘埃里,不仅要好吃好喝地伺候着还必须小心翼翼地看着孩子的脸色行事。时时刻刻偷偷观察着孩子脸上的微表情,以便从孩子脸上细微的表情里或者偶尔的一个眼神里,揣摩孩子内心的思想波动......
有时候明明知道是孩子做错了事,心中的努力已经在熊熊燃烧,最后也只能多做深呼吸然后低头告退,心中已经埋下了“报复”的种子:再忍忍,等考考完了再说!
第三天,当儿子考完试最后一个科目,似笑非笑地从考场里走出来,穿过家长们自动形成的人墙胡同,走到我身边给了我一个长时间的拥抱,那一刻身心彻底放松了,仿佛卸下了背上的千斤巨石。
高考完毕儿子的家庭地位瞬间一落千丈,不仅食谱一下子回到解放前,我也彻底变脸了。不再低眉顺眼地看他的脸色,也不再纵容他的小错误,不高兴了还会高声呵斥。清楚地记得高考后第一次训斥孩子时,他脸上出现了明显的错愕的神情,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有一天,儿子终于忍不住说道:“妈妈,我发现你对我的态度和原来不一样了。”
我忍不住笑喷了,“高考完了,当然不一样了。”
儿子无奈地说了一句,“唉,好吧。”现在还依稀记得但是他脸上那即无奈又有点儿可怜的样子。
如今,孩子早已经大学毕业三年了,和所有大学毕业生一样,刚走出大学校门时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的豪情,被求职路上一记又一记的闷棍打回原形;而且毕业的三年也是全球和疫情斗争经济形势疲软的三年,好在经历了各种挫折后,终于被社会接纳也和自己和解。
又到一年高考季,想给参加人生第一次大考的孩子们说一句话:少年加油!未来是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