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公园里,鸟鸣声声,绿意盎然。李大妈像往常一样,沿着熟悉的小径缓缓行走,享受着退休后的宁静时光。然而,最近的一次偶遇,却让她心中的平静泛起了涟漪。那天,她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同事赵叔,两人一番寒暄后,李大妈得知赵叔因一次意外住进了医院,养老金几乎全花在了医疗费用上。赵叔无奈地笑道:“我这体制外的养老金,一个月就4034元,真是经不起折腾啊!”
李大妈听后,心里五味杂陈。她深知,自己作为体制内的一员,每月能领到13474元的养老金,相比之下,确实优渥许多。但这样的差距,真的合理吗?她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01养老金改革,双轨制终成历史养老金双轨制曾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远高于企业人员,如工龄相同的李大妈和赵叔退休金差异大。为解决此不公,国家实施并轨改革,经10年过渡期,至2024年10月,两者养老金计算方式统一,均含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及过渡性养老金。
由此可见,尽管养老金并轨政策已经实施,但体制内外养老金的差距依然存在。不过,从长远来看,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调整,这一差距有望逐渐缩小。
04提升养老金的多元途径不论是归属于体制框架之内还是游离于体制之外的个人,旨在提升养老金福祉,均需从多维度采取措施。1.提高缴费基数:养老金体系遵循“缴多即得多”的核心原则。提升缴费的基数,意味着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累积量将随之增加,进而促使退休后的养老金数额提升。2.延长缴费年限:与“缴久即得多”的理念并行不悖。通过延长缴费的年限,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周期得以拓展,从而有助于提升养老金的整体待遇。3.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是提升养老保障的有效途径,能增加退休后收入来源。4.量入为出、多储蓄: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量入为出、合理消费,并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通过储蓄积累一定的资金,可以为退休后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