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韩国媒体《每日经济》发表文章称,韩国造船包揽了1月份全球订单量的60%以上,力压中国,重新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订单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中国,由于已经获得了充足的工作量,开始专注于选择性订单,重点是高价船。
根据英国造船和航运市场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的数据,2025年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CGT(51艘)。
其中62%的90万CGT(13艘)由韩国获得。中国仅为27万CGT(21艘,19%)。
CGT是考虑船舶附加值、作业难度等计算的单位。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液化天然气燃料推进船等高附加值、环保船舶的价值更高。
这就是中国虽然接到更多订单,但在占有率上落后的原因。
岁末年初前后,订单市场多少有些停滞不前。与前一个月236万CGT相比减少了38%,与去年同期的559万CGT相比减少了74%。
尽管如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截至1月底,全球订单积压为1.5679亿CGT(5750艘)。
这一份额由韩国(3702万CGT,700艘,24%)和中国(9151万CGT,3547艘,58%)瓜分。
其余来自日本(1312万CGT,673艘船,8%)和其他国家(1514万CGT,830艘船,10%)。
韩国造船三巨头HD现代重工、三星重工、韩华海洋从2023年开始确保了未来四年的工作,从下半年开始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这是在避免与中国进行不必要的竞争的同时,选择收益性较高的高附加值选种进行订单的方式。
由于中国的低价攻势和数量扩张,韩国在订单竞争中每次都被挤到世界第二位,但今年似乎从一开始就取得了成功。
船舶价格也在稳步上涨,尤其是韩国造船厂的主力船型。1月份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为189.38。
与一年前(181.166)相比上涨了5%,与创下近5年最低价格的2020年12月(125.6)相比上涨了51%。
此外,韩国造船厂的主力船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每艘价值2.6亿美元。考虑到2020年12月为1.86亿美元,短短三年内增长了30%以上。
另一主力船型超大型集装箱船(2.2万至2.4万TEU)和超大型油轮的船价也保持上升趋势,分别为2.75亿美元和1.29亿美元。
此外,为国际海事组织加强环境法规做准备,对使用环保燃料的船舶的强劲需求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