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高翔歌大风——安鸿翔国画新作欣赏

宣传战士 2021-11-15 16:57:48
鸿鹄高翔歌大风——安鸿翔国画新作欣赏

安鸿翔,1940年出生于永寿县安公桥村。1956年考入乾县师范学校,195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安鸿翔自幼喜爱书画。早年受车玉亭先生栽培,得到过艺术大师叶浅予的教诲,对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上世纪50年代末,就有诗文画作见报。70年代,其作品参加陕西首届书法艺术展。1993年,陕西省书协、美协在西安美术家画廊为他举办个人画展,博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展出的百余件书画作品使省城观众耳目一新。著名书法大家卫俊秀称赞安鸿翔的书画作品“大手笔、大气派”。1995年,安鸿翔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人民日报》等首都各大媒体和香港新闻界作过专题介绍。之后,安鸿翔的部分作品在广州、深圳、乌鲁木齐等地巡展。

安鸿翔是一位集书、画、文为一身的艺术家,自幼年起,他就对多种名帖临池不辍。其草书远溯张旭、怀素,近追王铎、何绍基。另外,他对甲骨、篆隶也多有探究,终于有所成就。他潜心读书,深厚的文化修养赋予作品以丰富的内涵。他的书作既根植于传统的沃土,又不失时代感和个性特征。书风苍浑刚健且不乏书卷气息。《人民日报》对他的“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联句及“宗法龙门”作过专题介绍。

在中国画创作方面,他始终把眼光投向古今大师,投向生活。画作题材宽泛,手法独特,尤以大写意牛马鹰及人物画为人们所钟爱。他的作品有着诸多姊妹艺术的基因,往往能够使人领略到内中的哲理性、韵律感和诗一样的境界。他绘画的表现手法可谓中西合璧、南北兼容,以书入画,不拘一格。评论家李淞说他的画:“既有长安画派的雄浑博大,又有海派和江浙画风的空灵潇洒”。“老井”、“村头”、“牧羊人”及“太白邀月”、“板桥听竹”、“月光曲”等即属这类作品的代表。此外,“齐白石”、“张大千”、“补天”、“唐风”也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一帧不起眼的“猫头鹰”能够发人深思,一幅气势恢宏的“八仙过海”使人为之一振。在他笔下,稳健的黄牛,奔腾的骏马,搏击的苍鹰,总能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钟明善先生认为,安鸿翔的画作题材无论古今,表现在他的笔下都是有情绪、有爱恨、有生气的;作家周明认为他的书画“独树一帜”;高建群则称他是书画双绝的“奇人”;杨争光先生对于他的绘画多变感到“惊异”,并说:“中国画是很容易不断复制的,安鸿翔没有复制他自己”。

如果以创作题材来划分,我们很难为画家安鸿翔来定位,纵观他的作品,从人物到山水、从花鸟虫鱼到飞禽走兽无不企及,而且个个生动。因为长期在基层工作,他的创作题材大多数来自于关中渭北一代农村的日常生活。关中农村的生活和风土人情,以及身边唐陵中的壁画,汉陵上质朴厚重的石兽、石马都为他的绘画武库提供了丰富的“装备”,在许多作品里,他都是娴熟地在一幅画里使用众多的武器。表现唐代打马球运动的作品《唐风》,是安鸿翔绘画中极为引人注目的一幅杰作,这幅作品中的马,是真正唐代的马,这样的马,我们偶尔只能在一些画家对古人的临摹中见到,但作为中国画艺术创作的作品中,出现这样马可能还是仅此一家。

如果不是对乾陵壁画的认真临摹、对唐三彩和浮雕昭陵六骏的悉心揣摩,他是画不出唐风中的这几匹马的;可以说是安鸿翔对壁画和岩画的揣摩领悟加上自己几十年刻苦勤奋积累凝结融合一体的水墨精神,成就了这幅《唐风》,画中的人马都处在不同角度的运动状态之中,而那枚不起眼的小马球,就把运动中的人和马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成为这幅画的“画眼”。如果《唐风》画的是唐朝的马,那么,《朝天阙》、《追日》、《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扬鬃奋蹄歌大风》等画中的马就活脱脱的是我们现实中的马了,但是,这些马个个都是摆脱了槽枥羁绊,在原野上自由地奔腾狂放的自由魂灵,这些马是画家安鸿翔精神世界的宣泄。

几千年来,山水一直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主题,而作为山水画创作的主体,画家在南方山水与北方山石之上所寄与的情感却是大相径庭,表露性情的南方山水景观是悦目的,观赏者多在山水之外,享受到其独特的审美情趣;而北方的山石,却更多的给人精神层面的关注,观赏者多有精神层面的认同。安鸿翔的山水画作品,画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北方的大山和渭北的黄土原,《西岳擎天》可谓是一幅见其精神之作,创作这幅画时,他运笔果断一笔而下;整体布局上,画家重在气势烘托,不拘泥于细节处理,大胆地运用干墨淡彩皴染出西岳华山的险峻坚硬,把北方山脉特有的精神特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北方大山莽原的厚朴凝重,也影响着安鸿翔的人物画创作,他创作的国画《牧羊人》和《张大千》,虽然是以人物为主的国画,但是他依然把北方山的精神赋予到人物身上。在《牧羊人》这幅画中,半身的牧羊老汉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写实的脸部充满了岁月的刻蚀和风霜雨雪留下的沧桑,用焦墨写意的衣服和群羊,透出绘画者用笔着墨的大胆、果断,浅墨淡彩背景又营造出没有山却有山的感觉,画中的牧羊老人和大山融为了一体,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融合。《张大千》也同样给了我们这种感觉,在描绘人物的面部和须髯时,安鸿翔采用了写实的手法,逼真而又细腻,然而,笔锋一转他在画人物衣着时,又是浓墨写意淡彩淡墨映衬,更妙的是大千老人身后的背景山水,他竟用张大千山水绘画中惯常用的“人字瀑”,整幅画面人山一体,同时,手和拐杖又给写意的人体以支撑力,使人物具有丰碑一样的雕塑感。牧羊人和张大千同样都有沧桑感,但牧羊人的沧桑里有经受苦难的忍耐力,张大千的沧桑里更有了引人仰视的风采。

在以动物为题材的绘画中,安鸿翔对牛有着独特的偏好,花甲过后,尤为突出。数十年来,他认真揣摩感悟古今画牛高手的画作,无论是唐代的韩滉、戴嵩还是清代的石涛、任伯年以及现当代画家齐白石、徐悲鸿、吴作人、李可染等绘画大师反映牛的力作他都了然于心,认真切磋琢磨,反复对比研究,开创出了自己独有风格的反映北方牛的画作。在他的笔下,北方那些普普通通的耕牛一下就有了灵性,成为渗透对人们具有精神感召力的象征,他在牛身上聚集起了我们民族艰苦卓绝,生生不息、乐于奉献的精神。

0 阅读:225
评论列表
  • 2022-08-21 23:32

    艺术是用来表现美,而不是愤怒和你的个人宣泄!

  • 2022-08-31 10:45

    画是好画可惜拍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