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千美元,如今能干吗?
买一个包?一块表?又或者是一个戒指?估计一台好点的专业相机都买不到!
你相信有人只用4万人民币,拍出了一部9万人打出满分的悬疑片吗?
这点经费,放在现在,连请群众演员都不够!
但是有人做到了,成本仅仅6千美元的处女作,却成功碾压了98%的悬疑片!
这部电影来自悬疑教父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拍的处女作——《跟随》!如果你不知道克里斯托弗·诺兰,那么《记忆碎片》、《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致命魔术》、《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信条》这么多足以封神的高分之作,你一定听过。
诺兰创造了无数票房记录,能看懂诺兰的烧脑电影彷佛就是“秀智商”的存在,他的烧脑和反转风格,从这部电影就已奠定了基调。
即使是诺兰大神,当年也被“没钱”限制了想象力。然而诺兰手揣一台16mm的老古董摄影机,一人包揽了导演、编剧、摄影、剪辑所有拍摄流程。
每周六,每次拍摄15分钟的镜头,诺兰的薪水只够负担这个时长的胶片成本。没有专业照明器材,只能大量运用现成光源,连取景地也是使用朋友和家人的房屋。
凭借着这样有限的成本、设备以及工作日有全职工作的演员和剧组,影片花了一整年完成制作。
《跟随》启发自诺兰居住在伦敦的公寓被盗,他观察到盗窃和在人群中追捕某人的共同特质都是跨越了社会界限。故事的主角“比尔”是一个怀揣作家梦的无业游民,日复一日的颓废单身生活,让他养成了一个难以启齿的癖好——喜欢跟踪别人。
在漫无目的的大街上,某个吸引比尔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他的尾随对象,为了防止日渐失控的行为带来危险,他甚至为自己立下规矩:
“不长时间跟踪同一个人,不半夜在胡同里跟踪女人,随机选择目标,不带有目的性”!
然而不打破的还叫规矩吗?不打破故事怎么开始?
比尔一次又一次的跟踪一个穿着西装革履的男人,他以为自己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早已被对方识破,而且落入了对方的圈套。
这个男人名叫“科布”,他揭穿了比尔的跟踪行为,并准确的分析出关于比尔的一切,包括他灰暗的内心世界,在科布面前比尔简直太小儿科。
他开始有选择的向比尔讲述“自己的故事”,对方的人生貌似比自己的“尾随癖好”更刺激——科布是一个的小偷。
当然了,普通的小偷怎么能引起我们比尔的兴趣?
这位科布,不仅是个小偷,还是个“有规矩”的小偷,他和比尔一样,偷东西也是为了乐趣,他跑到别人家里,主要目的不是钱财,而是翻看别人的私隐。
按他的话说,把别人千方百计藏起来的秘密翻出来,就是人与人之间最深入的交流,这就像是深深走进了别人的生活——闯入别人的生活,影响他人的想法,重塑她们的三观。
在比尔心里,这简直是位艺术家啊,同样是“体验生活”,人家明显比自己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至此,影片正式从“尾随”过度为《追随》,在科布的指导下,”跟班“比尔宣布上线。通过几次“小跟班”,比尔完全被科布“丰富的学识、牛逼的实践”所折服,奉他为人生导师。
最开心的是,比尔还和一位金发美女谈起了恋爱。而这位金发美女不是别人,正是他们一起“深入体验生活”的其中一间房子的主人。
在得知这位金发美女是黑帮老大的女人之后,比尔反而觉得更刺激了。
当比尔暗自庆幸自己泡到美女时,也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等待他的将是别人早已为他精心设计的圈套。
从科布第一次搭讪比尔,比尔就已经落入了设计好的圈套,科布随后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精心设计好的。
黑帮老大?金发美女?还是“人生导师”科布?随着故事的发展,比尔的命运不断地被反转反转再反转,不能再剧透了。
只想说出人意料的结局绝对是高评分的重要原因之一——“牛”!
《追随》前半部,你以为看懂一点了,马上又云里雾里了,越是想知道真相,真相就越模糊,熬过前面,你就会恍然大悟。
该片1998年上映,一举斩获最佳处女作奖,也为诺兰今后很多的影片奠定了创作基调。
很难想象这样一部情节紧凑、节奏流畅、悬疑感从头到尾的电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完成的。
纵使之后诺兰拍出了无数银幕经典,诺兰也骄傲地称这部影片是“一部在有限的条件下所完成的巅峰之作”!
总而言之,喜欢诺兰,悬疑片爱好者,这部《追随》强烈推荐。看过之后,再看诺兰之后的作品(尤其是《记忆碎片》),你会找到很多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个科布跟盗梦空间里小李子同名是吧?[呲牙笑]
诺兰的都看过!我认为他是至今唯一没有烂片的好莱坞大导演[点赞]
而且跟随还是CC标准片单
十二怒汉应该是更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