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的没落,与脑力竞技综艺的范式革命

毕晓妍说 2025-02-17 18:20:46

综艺市场变迁下的生存困境

这两年打开视频平台,各类综艺如同春笋般破土而出。

据《2023年中国网络综艺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仅上半年全网新上线综艺就达142档,较去年同期增长23%。

在这片综艺红海中,《最强大脑》作为坚持十二季的长寿节目,俨然已成为行业标本般的存在。

但据艺恩数据最新统计,本季《最强大脑》的招商规模已缩水至巅峰期的三分之一。

这种断崖式下跌的背后,是整个综艺生态的深层变革。

00后观众群体崛起带来的审美迭代,短视频平台对用户注意力的掠夺式分割,以及AI技术发展对传统脑力竞技的降维打击,构成了节目不得不面对的三重困境。

庞博现象背后的制作逻辑偏移

最新季节目中,脱口秀演员庞博的表现堪称惊艳。

这种转变在数据端得到印证。

但这种饮鸩止渴的策略,正在消解节目最核心的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困境并非《最强大脑》独有。

反观国内团队,仍在明星效应与专业深度之间摇摆不定。

当攸佳宁教授面对复杂规则面露难色,而庞博却能轻松解题时,这种反差制造的究竟是惊喜还是荒诞?

二字中。

脑力竞技类节目的范式革命

在元宇宙概念席卷全球的当下,传统脑力竞技节目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荷兰最新研发的NeuroGaming系统已能实时监测选手脑电波,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呈现;日本TBS电视台的《脑王》特别篇,甚至让AI担任出题官。

这些技术创新正在重塑行业标准,而《最强大脑》还在沿用八年前的舞美设计和挑战模式。

但在GPT-4能秒解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题的今天,这种展示维度已显单薄。

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的最新研究表明,现代观众更期待看到多模态认知能力的融合展示,比如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进行动态问题解决。

反观芒果TV新推出的《极限脑洞》,通过XR技术打造沉浸式竞技场,让选手在模拟火星基地中完成跨学科任务。

这种将硬核科学包裹在炫酷外壳中的做法,首播即斩获1.2亿播放量。

这提示我们:脑力竞技综艺的革新不应停留在题目难度层面,更需要构建全新的叙事场景和参与体验。

重建核心竞争力的可能路径

其次在赛制设计上,可以借鉴电竞产业的OB系统(观战系统),让观众实时查看选手的思维路径。

更值得探索的是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

如果节目组能引入此类技术,那些抽象的逻辑推演将变成可视化的思维烟花秀。

在嘉宾配置方面,需要重新平衡专业性与娱乐性。

可以参照《这就是街舞》的队长模式,邀请不同领域的顶尖人才组成导师团。

比如邀请围棋冠军柯洁负责策略分析,科幻作家刘慈欣设计未来场景挑战,再保留庞博这样的跨界观察员提供大众视角。

这种多元配置既能保证专业深度,又不失综艺趣味。

结语

站在第十二季的时间节点回望,《最强大脑》的起伏轨迹恰似一部微型综艺进化史。

但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一次重生的契机?

就像节目中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挑战,破局之道往往藏在规则之外。

当节目组有勇气拆解重建时,我们或许能看到选手在量子计算机辅助下破解基因密码,在元宇宙空间中进行跨维度推理。

毕竟,在这个AI都能写诗作画的年代,人类最珍贵的能力,或许正是那份敢于打破边界、重构规则的勇气。

这,才是脑力竞技综艺真正应该传递的精神内核。

0 阅读:104
毕晓妍说

毕晓妍说

绘尽浮生,烟雨朦胧,描绘人间百态,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