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人们终于又回想起曾经一度阴霾的天空,还有被病毒囚禁的恐惧。
如同法国文学家加谬在《鼠疫》中所说的一样,我们的同胞在2020年的庚子之交无论如何也预见不到一场名为新冠的疫情会从九省通衢的武汉星星点火,继而如同毒蛇般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
一时间各式的口罩取代了路上各色的面孔;或真或假的言论如雪花般在朋友圈里前赴后继;
印着巨大字体的横幅成了城市最明显的标志。当往日喧嚣喜庆的春节如今被萧条肃穆取代。
当每天不断上涨的确诊病例牵动人心,当亲友相见成了最奢侈的事情。
我们明白,不止武汉,不止各地政府,身处于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在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我的家在台州的一个小城市。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城市,往日很早就排满队冒着腾腾热气的早餐店此时却大门紧锁。
平时里熙熙攘攘的旅游景点现在却寂寥无人。平日里很早就被广场舞爱好者占领的广场此刻空空如也,闹闹腾腾的篮球场上不见了皮球和潇洒的少年。
马路上仅剩三三两两的行人,口罩上露出眼神似乎述说着同样的话语。
偶有几个半摘了口罩在说话的人,彼此匆匆聊了几句后便急于告辞。
经历过的都会留下痕迹,我们的城市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述说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2003年曾有一场无法预料的“非典”悄无声息的袭来。
彼时的我还在读小学,关于非典的记忆只停留在老师严肃的神色和电视机里的各种报道中。
那时的我每天最大的事就是何时下课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总觉得这不过是场小风波,转瞬就会消散在夏天的风里。
在我昨日的童年里,岁月和疫情都是那么遥远,仿佛永远不会降临。
但在17年后的今天,它们始终还是来临了。疫情之下,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不管我们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是低头不闻窗外事还是心忧天下,它都以同样生硬的姿态闯入了我们的生活。
人们能在疫情和生活的赌博中所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讲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每当中华民族历经生死存亡的时刻总是能看到不同时空,不同地点的华夏儿女一次又一次紧密连接在一起。
那是因为我们体内流淌着历经五千年的炎黄血脉,那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的之乐而乐。那是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那也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站在历史的纵线上,我们应该是充满勇气也应该是充满力量的。
在民国时期,3千多手无寸铁的学生因为抗议不平等的合约而在天安门前示威游行。
面对警察手持枪械的镇压和恐吓没有退缩,最终形成了全国性的“五四”爱国运动。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我们国家的故宫运出了最为珍贵13,000多箱文物。
那一代的故宫人将这些文物视为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在十四年的时间里,辗转2万多里,分三路南下,几乎没有让一件文物遭到损坏。
而今,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又看到了同样面孔的中国人抱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信仰再一次坚定地站了出来。
在除夕夜万家团圆时,湖北多个医院的的一线工作人员坚守奋斗在一线,为病人保驾护航。
当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处人员紧张时,各个外地医护人员踊跃报名,没有一丝的怯懦和退缩。“若有战、召必回、回必战、战必胜”刷爆了各地医护人员的朋友圈。
当看到家乡因为疫情的发展口罩不够时,有的企业家从韩国空运来的1万个KF94口罩悉数捐给当地的红十字会,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疫防控工作;有的华侨则收购了国外的口罩公司专为国内生产口罩来助力疫情防控。
当武汉因为疫情严重需要专门的医院来容纳病人时,是上千名工人用10天时间通宵奋战将占地2.5万平方米,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修建好。
正因为有他们,即使疫情再严峻,我们也只是担心但不害怕,只是分离但却心手相连。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从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有如此之多的困难,也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有如此之多的希望。
03年的非典没有击倒我们,08年的特大雪灾和金融危机没有打败我们,08年建国以来破坏力最大的汶川地震也没法击垮我们。
这一次我们也会像往常一样休戚与共,须臾不分离,直至举起最后胜利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