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传》写起,看看北宋时期的一贯钱,相当于今天多少钱?

西府赵王爷 2025-04-18 00:02:03

我们在读《水浒传》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么一个字——贯。而且这个字通常还是和钱搭配着一起出现的。

比如晁盖他们智取生辰纲的时候,说的是这生辰纲价值十万贯;杨志在天汉桥街市上卖刀,给出的卖价是三千贯;还有镇关西讨金莲做小老婆,讲好的典身钱是三千贯等等。

很明显,这个“贯”在这里就是一个货币单位,是用来衡量物品价值的。形如一文,一两,一元等等。那么问题来了,《水浒传》里面的一贯钱,到底能相当于今天多少钱?

首先需要给大家科普一下,这里的“贯”其实是一个数量单位,准确讲是和钱一起搭配的数量单位。因为古时候用的钱币大都是那种有孔的铜钱,而为了便于携带,人们往往会将钱币用绳索给串起来。而那个穿钱的绳子,就是“贯”的本意。

当然为了方便计算,古人还给这个“贯”字加上了一个特定的数量,一般就是每一千枚钱为一贯。不过在《水浒传》所处的北宋时期,这个数量被改成了七百七十枚铜钱。

《宋史.食货志》有载:“以七十七钱为百。”

所以对于我们当下的问题,其实就是要知道北宋时期的七百七十文钱,大致上相当于今天多少钱?

很明显,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古今货币价值换算问题。而对于这种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无非就是两种方法,一个按照金银价格进行等价换算,一个则是按照商品价格进行购买力换算。

咱们在这里,不妨两个都试试。首先从金银价格上来换算,大致就是分三步。第一步是要把铜钱换成等价的金银,然后通过质量换算将古代的金银换算成和现代一样的质量,最后再匹配上现代金银价格从而得出结果。

咱们一步一步来。

我们需要注意的,宋朝时期的金银和铜钱之间,本身是没有固定的兑换比例。因为宋朝实行的是“铜本位”货币制度,金银是商品而不是货币。如此一来,他们的价格就会因为地域和时间的差异而出现较大波动。可能成都一贯钱就能换一两银子,汴京就得要两贯才行;可能太宗朝是一换一,徽宗朝就得二换一了。

考虑到《水浒传》的历史背景是北宋后期,又有许多场景发生在汴京,所以我们不妨就取后者。即一贯钱换半两银子。至于金银方面的兑换比例,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逻辑去套,从而得到一个一比十的比例,即十贯钱换半两金子。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一两,大致能相当于现代的多少重量?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去参照1975年在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这是当时的一个“标准砝码”,标重是“100斤”,但是按照当下的标准称量,实重却是128斤。那么根据这个标准,北宋时期的一斤差不多就是现在的640克。

而因为古代的一斤是16两,所以北宋时期的一两,差不多就是咱们现代的40克。也就是说,当时的一贯钱,大致能够换到20克白银,或者是两克黄金。

最后按照当前7块5每克的银价和780每克的金价,我们差不多就能得出结果。即北宋的一贯钱大致可以相当于今天的150块,或者1560块。

再来看看购买力的换算,我们通常会选择大米来作为参照。按照《宋史.食货志》的记载,正常情况下,北宋时期的米价大致是一贯一石,也就是差不多一贯钱能买120斤。如果按照我经常吃的3块一斤的大米来计算,那么一贯钱差不多就是相当于今天的360块。

客观来讲,以上的这几个结果,其实都并不是太靠谱,有些过于的脱离实际。因为金银也好,大米也罢,本质上都属于是商品,他们的价值会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差异。像大米在生产力水平普遍较低的古代其价值无疑是要比现代要高出许多的。而白银黄金在后续的流入和开采过程中,也会随着总量的增加而贬值。

事实上对于我个人而言,关于这种问题,我是更加倾向于以当时的收入水平来进行横向的参照对比。比如《宋代物价研究》中写道,像在汴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普通人收入工资差不多就是一天200钱,和我现在一天二百块差不多。也就是说,一贯钱差不多就是相当于现在的770块。

如此说来,《水浒传》中的十万生辰纲就能价值7700万了,妥妥的大劫案啊;而杨志卖刀的三千贯,那也有230多万,怪不得卖不出去。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能不能睁眼看世界

能不能睁眼看世界

2
2025-04-18 18:08

镇关西娶个小妾也敢花230万[哭笑不得]

西府赵王爷

西府赵王爷

写点通俗易懂的历史,让历史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