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的很多问题,与其说是文化环境不自由,或者文化审查的问题,不如说是我们的问题,或者说是当时环境的问题,同样的文化制度,样板戏比起斯大林时期的苏联艺术也差了太多,当然文化环境更加自由当然是好事,只不过样板戏在当年那个文化环境下,也难说是精品,这是没法归因给当时社会的文化制度的,因为其他国家在同样的制度下,创造了比中国更高的艺术成就。
评价样板戏根本没办法单纯提艺术成就,水平高吗?当然高,但是集全国之力搞出来,结果就搞出这种只能靠强权维系,没有生命力的东西来,恐怕有点不太及格。有些人爱提贝多芬在洗样板戏没生命力这点,但是贝多芬虽然在某些时间不是最受欢迎的,但在任何时候都受到人民的喜爱,样板戏这种离了特殊时代,现在连传统京剧都比不了都就别碰瓷了。
有一说一,单论艺术性确实好,毕竟汪曾祺等人写的是“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现在写的是“上善若水,女人是水”,这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嘛。但是,一个文艺作品,不能脱离它的背景时代的因素,就像红烧肉再好吃,让你天天吃,顿顿只吃红烧肉,连续几个月你也受不了嘛。要我说嘛,智取威虎山要演,乌盆记、探阴山、红娘、赤壁之战也要演,不要给它加上一个特定的光环,强行捧到神坛上,最后的结局必然是神坛的崩塌。
举个真实的例子,2013年我做婚礼策划的时候,研发过很多我独创的灯光技术,以及雇佣了编舞把主题舞蹈融入到婚礼仪式当中(注意不是开场或者闭幕之后表演,而是全场都伴随成为仪式的一部分)。然后,有一次平定县一个婚庆公司请我去给他们当时县城一个官二代策划婚礼,我把我完胜剩下的比如开幕,隧影光等运用了一下,还有主题舞蹈下场迎接新人。
县城一下子轰动了,都没见过这样的仪式设计。仪式结束后单独又请了所有工作人员,点了一桌子名菜、高档菜。其实样板戏如果说其伟大确实言过其实,至少以现代人欣赏角度来看,很多唱段舞蹈编排还算可以,但跟多么高的艺术成就并不能搭上。在当时轰动因为破四旧关系,很多西方先进的艺术被贴上反GM的标签禁止传播。所以人们并没有见识过歌剧、芭蕾舞剧等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