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那首《守岁》中写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诗中短短十个字,总能把我们带回童年除夕夜,那些美好的回忆。
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观众亲切的称为《春晚》,今年已迎来40周年。
这场全国最大的晚会,你是不是也有想念的明星和珍贵记忆?
我有,我小时候,跟弟弟最喜欢看的就是小品。
记忆犹新的,就是60岁高龄,才站上春节联欢晚会的赵丽蓉阿姨。
赵丽蓉阿姨演过的《如此包装》,就是我的心头好,这个小品,我可以说是看过无数遍,简直百看不厌。
在1995年小品《如此包装》里“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头,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
我的文友镧馨说:“如果当时有热搜榜,估计那么这一段唐山口音的RAP,多半会位列其中。”
赵丽蓉当年在《如此包装》中的白衬衫,铆钉黑马甲,阔腿裤,还有伴舞的姑娘们,穿着皮质短裤,加黑丝袜中筒靴,这些装扮,放在今时今日,仍旧十分流行。
这部小品之中,巩汉林演活了一个奸商。
他留着长马尾,赵丽蓉阿姨一开始就诚心诚意地夸他:“这姑娘长得真俊啊!”
她心思单纯,把有马尾的巩老板看错成女子了。赵丽蓉阿姨演出了那份憨,连微表情都透着可爱。
刚见到赵丽蓉老师时,巩老板笑成一朵花,态度对她十分尊敬。
一旦忽悠着签了约,立马变脸。
开出各种各样的限制条件。一旦赵丽蓉老是做不到,他就白眼翻上天,自然而然就会扣钱。
好在,当时他在忽悠的过程中,说要给赵老师起个洋气的名字叫“玛拉姬丝”,结果因为赵丽蓉阿姨不懂英文,签合同时她直接签上了“麻辣鸡丝”。
这样一来,导致合同无效,也保住了赵丽蓉老师的“晚节”,不用被巩老板要挟着,把艺术改得面目全非了。
这个签名的包袱,堪称一绝。
另一个小品《打工奇遇》中,与赵丽蓉阿姨搭档的是巩汉林跟金珠。
董洁还曾在这个小品中打过酱油。
巩汉林与金珠是一对夫妻,也是一对活宝,他俩合作,好像浑身都是搞笑的细胞。
这夫妻俩还合拍过情景喜剧《巴哥正传》,描绘的是住在北京胡同里一帮小人物的众生相。但是老实说,少了赵丽蓉阿姨,总是好像一道很好吃的菜,少了一味调料一样。
《打工奇遇》这小品,讽刺的是现代人在吃饭这事情上的瞎讲究。
在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日渐提高的同时,吃饭渐渐讲究起来,不单是为了吃饱,还得吃得精致。
就像写出获矛盾文学奖作品《美食家》的作家陆文夫说的,是“吃空气”吧。
陆文夫说:“现在的吃喝也真是日新月异,有人好象是吃得没法再吃了,只好转而吃空气。所谓吃空气就是吃那饭店的气派,气势、气氛、豪华的装修,精致的餐具,小姐们垂手而立的服务……这一切都是空心汤团,一泡气,只能感受感受,吃是吃勿着的。至于那些吃得着的呢,那就一言难尽了。”
商家也是瞄准了这一点,在菜单菜品的命名上,使劲往高价上忽悠,尽情忽悠。
普普通通的家常菜,菜名加宫廷二字,就能卖高不少钱。二锅头兑水,叫宫廷玉液酒,就是180一杯。
老太太可是一身正气的老太太,为了不坑消费者,她直接在上班时上演无间道,把电话打到物价局去了。
《打工奇遇》里,她最后送给老板“货真价实”四个字,宁可重找工作,也不挣昧着良心的钱。
这四个字,还是不识字的赵丽蓉苦练了一周才练成的。
赵丽蓉阿姨的代表作太多了,1999年的春晚,是赵丽蓉老师最后一次登上春晚这个熟悉的舞台,小品《老将出马》我反而印象不深。
就是在2000年临终前,赵丽蓉还对黄金搭档巩汉林说:“做这一行一定要讲究,不要将就。”
这位一脸慈祥的老太太,我希望有更多年轻的朋友通过她的小品,认识她,记住她。也许,也像我这般怀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