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精品,二战日本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

姗一姗说娱乐 2024-11-07 14:28:27

二战时期,因为日本资源有限、工业生产能力薄弱,使得日本炮兵整体实力跟欧美军事强国比弱太多。不过日本火炮技术虽然不入流,但还是有一些亮点。例如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就还算不错,当然前提是抛去产量哈。

一、研制背景

一战中,日本陆军发现装备的三八式120毫米榴弹炮射程太近、炮弹初速太慢,已经落伍。于是提出研制新型师团级榴弹炮替换三八式120毫米榴弹炮,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火炮必须能让六匹挽马拖曳得动,日本陆军在1920年正式提出了装备105毫米榴弹炮的需求。日本自身火炮技术能力不足,为了能够快速装备日本选择了稳妥的先买后仿的路子。

施耐德M1929型105毫米榴弹炮

通过4年时间的论证,最终日本陆军看中法国105毫米榴弹炮技术(施耐德M1929型105毫米榴弹炮),与法国施耐德公司签约让其提供新型火炮。1930年施耐德完成样炮生产,日本陆军经过各项测试对此炮各项性能表示非常满意。1931年,日本陆军将这种105毫米的榴弹炮定型,并且从施耐德公司订购300门(引进技术需采购一定规模的法国火炮)。1931年是日本天皇纪元2591年,所以称为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

1933年在法国的帮助下,日本大阪兵工厂开始生产九一式榴弹炮(国产化)。但由于日本资源有限,整个二战期间,大阪兵工厂生产了大约700门的九一式榴弹炮,加上其它兵工厂生产的,大概总计1200门。

二、火炮数据

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主要性能:全重1500公斤,行军状态重2137公斤,炮管长2090毫米(倍径20倍),口径105毫米,高低射界-5°~+43°,方向射界左右各20°,发射药为药桶型,分1~3号三种规格,使用尖头弹1号装药初速454米/秒、4号装药初速230米/秒,最大射程10900米,射速6-8发/分钟。

博物馆大门前的九一式榴弹炮

使用榴弹(弹重16公斤,装药2.52公斤)杀伤半径为31米,使用尖头弹(弹重15.7公斤,装药2.27公斤)杀伤半径为28米,使用破甲弹(弹丸重量10.91公斤)100米距离可以击穿83毫米,500米距离击穿76毫米,1000米击穿70毫米,1500米可以击穿63毫米。

九一式榴弹炮的主要缺点是因为全盘引进法国设计,未做任何修改,对于日军的体格而言,这种火炮的人机功效比较差。

三、装备情况

1936年九一式榴弹炮开始装备部队,替换三八式120毫米榴弹炮,日本陆军每个步兵师团下辖炮兵联队配备一个大队,共12门。1940年以后,压缩了75山野炮的生产,集中力量生产九一式榴弹炮,打算仿效德军步兵师炮兵编制,步兵师团炮兵将以36门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和12门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组成,但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而成为泡影。

射击仰角很大

九一式榴弹炮分为机动型和非机动型两种,两者最大区别是机动型采用橡胶炮轮+弹簧悬挂,可以由九一式牵引车牵引,非机动型采用木制炮轮只能用骡马牵引。机动型比非机动型重了250公斤其总产量只有100余门,非机动型产量1100门,合计1200门。

四、部分作战情况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几乎每一次重要战役都投入了九一式榴弹炮,用于炮火压制及摧毁工事,甚至炮击城市,给中国抗日军民造成了很大伤亡。例如1937年保定作战时,日军第6师团下辖炮兵联队用九一式榴弹炮重创中国守军。

抗战胜利后,解放军在东北获得了部分九一式榴弹炮,并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九一式榴弹炮机动型

1948年在解放四平的战役中,解放军某部炮兵用一门九一式榴弹炮准确射击,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防御工事,为步兵开辟了冲锋道路,该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该炮获得“功臣炮”称号,并在开国大典上受阅。

1949年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解放军某部炮兵用一门九一式榴弹炮封锁太原机场,炮击击毁敌机九架,出色的完成了封锁机场的任务,获得“英勇命中 连毁敌机”锦旗一面,被誉为解放太原的功勋火炮。

朝鲜战争中,志愿也军装备了一定数量的九一式榴弹炮用来打击美军(如42军装备了8门九一式榴弹炮),使用效果很好,九一式榴弹炮机动性好、比较适合朝鲜多山地形。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