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发远火落下,效果立竿见影,台独妄想的拒统作战,已不复存在?

怀寒谈搞笑 2025-04-09 02:38:40

现代战场上,决定性的打击往往来得猝不及防,精确制导武器与高效情报体系的结合,正在改写战争的规则。某些势力依靠外部支持、妄图以武拒统的幻想,在压倒性的火力覆盖面前,可能显得不堪一击,其精心构建的防御体系或许瞬间便土崩瓦解。

观察当前的某些热点地区冲突,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种趋势。以俄乌战场为例,俄军展现出的作战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现代火力战威力的窗口。俄乌前线乌军重要目标几乎每天都在转移,俄军就好像猫抓老鼠,想尽办法搜索和发现乌军高价值目标。 这种高强度的动态对抗,对情报侦察和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极致要求。

精确猎杀:瓦解高价值节点

俄军的战术体系,充分利用了其庞大的太空资源和地面分析能力。超过170颗在轨卫星提供初步侦察,锁定大致区域后,地面分析师进一步研判。随后,远程无人机深入敌后,进行长时间、近距离的抵近侦察,甚至能够跟踪移动中的补给车队,直至发现其隐藏据点。

这种侦察一旦锁定目标,信息会迅速传递至导弹部队。以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为例,其反应速度极快,可在10秒钟内完成目标锁定、弹道计算及发射准备。 这种“发现即摧毁”的能力,使得对手的高价值目标,如指挥所、防空阵地、集结点等,生存空间被极大压缩。例如,俄军曾利用无人机发现一个位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新莫斯科斯克的乌军秘密训练基地,当时西方军事教官正在对缺乏经验的乌军部队进行紧急训练。俄军迅速反应,发射了带有集束战斗部的伊斯坎德尔导弹,一枚导弹可携带54枚子弹药,对整个训练场实施覆盖打击。据俄方战报,此次袭击造成乌军150多人死亡,其中包含宝贵的30多名外国军事教官。这种针对“软件”——即有经验人员的打击,其带来的损失往往比单纯摧毁装备更为沉重。

同样,对于西方援助的重型装备,如爱国者防空系统、海马斯火箭炮等,也成为了重点打击对象。2024年3月,俄军在红军村地区仅用2枚伊斯坎德尔导弹,就成建制摧毁了一个德国援助的爱国者2防空导弹连。据统计,截至目前,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已成功命中并摧毁了1400个乌军目标,这些目标涵盖了防空系统、自行火炮、雷达、指挥中心乃至停机坪上的战机和直升机。从整个俄乌战争来看,俄军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战斗表现,比90%的俄罗斯武器都出色。 这种持续性的精确“点穴”,正在系统性地削弱对手的作战骨架。

压缩空间:陷入火力囚笼

精确打击不仅摧毁关键节点,更能有效配合地面行动,压缩对手的活动空间,形成“火力囚笼”。在库尔斯克地区的苏贾镇争夺战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乌军试图以苏贾镇为跳板,向俄境内纵深发展,但俄军快速增援,投入了包括第44装甲师、摩步第72师、伞兵第7师战斗群及多个海军陆战旅等精锐力量,迅速将乌军压缩在一个约41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苏贾镇这个地方地势广袤、平原,没有现成的地势可以防守。乌军要建立突出部,就必须扩大控制范围,才能形成纵深防御区域。但是,现在,俄军已经把乌军压缩在一个狭小区域内,整个乌军控制区全部都在俄军炮兵和无人机覆盖下。 缺乏战役纵深,使得乌军只能被动承受俄军的火力覆盖。俄军甚至投入了先进的克拉斯诺波尔-M2制导炮弹和全天候光纤FPV无人机,持续摧毁乌军前线装备,切断其轮换和补给。例如,苏贾乌军后方的P-200公路就遭到了俄军海军第810海兵旅的威胁。

在这种围困下,乌军指挥官一度认为撤离是明智之举,以避免重蹈巴赫穆特和阿瓦迪夫卡的覆辙——即在损失惨重后,丢弃重装备狼狈突围。根据报道,库尔斯克前线,俄军投入大量先进克拉斯诺波尔-M2制导型152毫米炮弹和可以全天候昼夜作战的光纤FPV无人机。大批摧毁库尔斯克乌军的西方重武器,已经打断乌军前线轮换机会。 尽管乌军高层命令坚守,试图牵制俄军主力,但战场态势已极其不利。俄军伞兵甚至通过迂回,前进到苏贾镇侧后的公路交叉口,进一步收紧包围圈。据称,当地乌军已耗尽炮弹,主要依靠无人机进行有限抵抗,陷入了“大熔炉”般的困境。

战略失衡:抵抗意志的消磨

持续的军事失利和重装备损耗,不仅削弱了物质基础,更严重打击了抵抗意志和战略选择空间。乌军重武器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前线火力下降了惊人的47%。要知道,其火力原本就远逊于对手,再减半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得俄军在战场上获得了近乎绝对的优势。

俄军负责保卫克林姆林宫和首都莫斯科的俄军莫斯科军区第20集团军,俄军负责对抗北约集团的列宁格勒军区地44集团军都已经投入战斗。 连战略预备队和负责首都防御的精锐都已投入前线,显示了俄方彻底解决问题的决心。在此背景下,俄高层人物如梅德韦杰夫公开表示,基辅政权的出路之一就是宣布选举并准备投降,认为乌克兰必须为战争的不愉快结局做好准备,这本质上就是要求其投降。

尽管乌克兰及其支持者并未放弃。例如,有计划在2025年生产10万架远程自杀无人机和220万架FPV无人机,并尝试开发国产防空系统。欧洲方面也在计划通过“提笼换鸟”的方式,提供价值约209亿美元的旧武器装备。具体计划就是,法国、德国、丹麦、荷兰等国紧急向欧洲军工集团下订单,订购新武器装备。再把换装下来的价值200多亿美元的旧武器装备,援助给乌克兰。 但这种援助能否弥补战场上的巨大劣势,以及能否改变力量对比的根本格局,仍是未知数。甚至有俄媒猜测,极端情况下,乌克兰可能铤而走险,制造并使用“脏弹”进行最后一搏,但这更多反映了一种绝望心态而非有效战略。

这可能就是,泽连斯基敢于拒绝特朗普的矿产协议,以及拒绝俄罗斯停战协议的最大底气。打急了,最后就是鱼死网破的核战,拿基辅交换莫斯科。当一个有着数千万人口的民族决心要拼命的时候,还是非常可怕的。 然而,在绝对的实力差距和持续的精确打击面前,单纯依靠意志和非常规手段,恐怕难以扭转乾坤。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战场上的主动权最终还是掌握在拥有更强综合实力和更有效作战体系的一方手中。某些势力若看不清这一点,其所谓的“拒统作战”构想,恐怕真的已渐行渐远,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0 阅读:0
怀寒谈搞笑

怀寒谈搞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