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国不再把彼此视为合作伙伴,而是竞争对手时,在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是非常困难的。
1月19日,TikTok禁令的最后期限即将到来。尽管拜登和特朗普都表示不会即刻要求关闭TikTok,特朗普甚至在TikTok关闭服务后,给了TikTok两个多月的延长时间,但最终,TikTok的结局几乎已定。
最高法院的判决具有终审效力,因为它公正可靠;而它之所以公正可靠,正因为它是终审判决。
基于这一点,TikTok上诉至最高法院,恰恰在某种意义上,宣判了它的“死刑”。而TikTok作为先行者,也几乎用一己之力证明了,国内互联网公司走向世界的梦想不得不破灭。
大国竞争之下,互联网公司至少没有以前那么“互联”了。
曾几何时,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也曾想像美国互联网巨头们一样,占领世界,实现全球化进程。
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约首次公开募股,打破当时公司IPO记录;2016年,滴滴收购Uber的国内品牌优步,击退了外国公司对华网约车的竞争。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确雄心勃勃,想要和美国互联网巨头一争高下,当时的股市也反映了这一点,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里,有五家是国内公司,这是中概股公司的巅峰时期。
但到了今天,五家留其一,唯一上榜全球市值前十的国内互联网公司中,只剩下了腾讯。
从竞争力上来看,国内互联网公司无人出其右,甚至比美国互联网公司在某些地方做得还要更好,例如TikTok的崛起,对Facebook构成了挑战;而希音的崛起,也对电商巨头亚马逊构成了挑战。
在人员方面,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也要远超硅谷的竞争对手们。国内许多互联网员工都是“996”工作制,而不像硅谷那么“佛系”。
哪怕是在美国禁止向我国出口高端半导体产品的情况下,国内互联网公司仍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
从商业的层面来看,国内互联网并不惧怕美国互联网巨头的竞争;但在大国关系的竞争地缘格局下,商业上的事情,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商业。
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一开始,这和互联网可能无关。
2017年,特朗普成为美国首个商人总统。那一年,国内的腾讯营收增长了56%,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营收更是增长了60%,滴滴也从国际投资者那里筹集到了近100美元的现金。
那时候,互联网还是相通的,投资也是。但没人能够想到,就在差不多一年之后,美国会单方面加征关税,并最终打破两国关系的平衡。
2017年之前,似乎就像是二十年前那么遥远。
此后,国内互联网公司仍然在增长,但面临的不确定性要更多了。当时的杰克马访美时,曾对特朗普说要为美国人提供100万个工作岗位,但杰克马回国后,特朗普就发动关税,100万个工作岗位也没了下文。
两个曾经彼此的最大贸易伙伴,一旦开始竞争,商业上的互通,也随之缩小。
和商业互通一并缩小的,还有国内市场的增量。
从差不多两年前开始,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就已经开始流传。彼时,国内的赛道饱和,讲了多年股市的互联网公司也遇到了增长瓶颈,降本增效,是互联网行业最多提到的词汇。
到了2024年,国内15家头部互联网公司首次实现了全部盈利,这看起来是大好事,但这更多的是收缩扩张、降本增效带来的结果。
与此同时,14亿人口的基数减少,也进一步影响到了互联网公司的增量。到今天,微信平台上已经有约14亿个账户,这差不多等于我国人口的总量。
哪怕是小红书这种受到广大女性用户喜欢的社交媒体,也只积累到了3亿用户左右就达到了天花板。
当国内增量放缓,人口逼近的时候,国际化是国内互联网公司为数不多的新故事之一。
其中,国内互联网公司国际化最高的就是字节跳动。字节跳动的海外业务增长速度已经远高于国内业务,这是张一鸣从创立起初就定下的国际化基调。
但显然,他把国际化想的还是太“商业”了。
美国最高法院对TikTok的禁令,已经凸显了美国对我国互联网公司的敌意,其中数据、安全、隐私等问题,也越来越被视作高于商业的东西,这些因素也成了国内互联网公司国际化的最大绊脚石。
互联网公司,首当其冲夹在了大国之间的猜疑之间。
从特朗普开始一直到拜登,越来越多的商业投资管控,技术围堵,都让国内互联网公司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投资减少意味着初创企业减少,到海外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大幅减少,国内互联网公司的股票估值也远低于美国同行。
一切来得太突然,直到国内公司真正想要开始应对的时候,已经太晚。一旦怀疑和偏见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那么想要打破它,就难如登天。
时间回到2012年底,另一次美国大选,美国会同样召开听证会,研究了当时的化为做通信设备生意是否危害安全。
华为积极应对,创始人任正非亲自带领高管在深圳接待了前美国总统卡特和一众美国议员。在此期间,华为还花了上百万美元聘请律师游说,像今天的TikTok一样,结果仍然没有证据,但华为还是被认定构成威胁安全。
在那场听证会上,有议员讲出了冲突的根本:只要有威胁的可能性,国会就需要做出反应,不能像9·11那样,等到威胁成真再反应。
当两个经济体缺乏信任猜忌的时候,大公司往往成为了夹在中间的难受者。曾经的华为是这样,今天的TikTok也是这样。
当字节跳动将美国作为全球化的首要市场时,字节跳动成立还不到四年,甚至还没有推出今天大火的抖音,在国内还算不上互联网巨头。
但美国为什么会如此重要呢?
因为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几乎只有美国能够提供足够丰厚的广告收入和庞大的内容创作者群体,以支持一家互联网公司和谷歌在全球竞争。
去美国发展国际化,这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商业决策。但赶上了地缘局势的复杂和变化,这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不确定性。
安全,是一个非常大的帽子。TikTok在美国被扣上了这样一个帽子,成为了莫须有罪名的代名词,这是一个危险的转变,同时也预示着,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国际化路程漫漫。
从提出封禁TikTok的法案到被国会通过,仅仅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对以效率低著称的美国会来说,非常惊人。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如今美国两党的共识,到底在何方。
2024年提交TikTok房封禁法案的时候,80%以上的众议员都投票支持“不卖就禁”的法案。这意味着,即使是给了TikTok缓期,它也很难推翻国会的法案,这需要现任总统特朗普在四年的任期内优先推动保护TikTok的立法。
而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美国是全球消费力最强的市场,也是国际化的标志之一。但对互联网平台而言,算法和数据是必然的东西,当数据和安全挂钩,这也意味着国内互联网公司国际化的进程必然受阻。
这不是公司层面所能够决定的事情,它的变量,是在商业的力量之外。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