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八年九月,华东野战军按照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中央军委的战略安排,把所有主力部队都集中起来,进行了“攻济打援”作战任务,力求在攻占济南的同时,寻找机会消灭从徐州北上来的敌人,争取整个山东省的解放。
九月十六日,济南战斗开始了。
华野十三纵队三十七师一零九团负责济南城西主攻,经过八天八夜的激战,先后突破了商埠、外城、内城三条防御线,在二十四日,以一千二百九十二人的牺牲为代价,攻下济南城,取得胜利。
在济南解放的那一天,一零九团获得了中央军区颁发的“济南第二团”的光荣称号。
连续作战、不怕牺牲
在战役中,一零九团按照上级的要求,灵活指挥,并适时地进行了大胆的穿插,迂回的包围,扰乱了敌人的布置。
二十三日晚上,一零九团在占领了外城区后,又向内城区发起了进攻,尽管我军已经筋疲力尽,伤亡惨重,但仍然不顾疲劳持续强攻。二十四日黎明,我军刚刚爬上城墙,就遭到了敌人的猛烈反击。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我们的战士们没有慌张,而是和敌人进行了肉搏战,他们在一个又一个的缺口上与敌军进行殊死搏斗,在坚持了4个多小时后,终于把敌人打得节节败退,为我们的援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各个营长也能灵活地处理各种局面,根据战场形势当机立断地组织部队进行阻击。围攻外城区的时候,4连翻进城墙就和后面的部队失去了联系,6连不等上级命令就毅然冲上去接应。在攻打内城的时候,7连的连级干部全部都牺牲了,是一个排长站出来,率领全连冲上了内城。3连,9连在第一时间冲进了内城区后,在知道缺口被敌人堵住后,果断返回支援缺口作战,从后方向敌人发起了突袭,与大部队合力将缺口重新夺了回来。
各炮组“抵近射击、近身肉搏”
在进攻内城之前,由田世兴团长率领的各个炮组,先靠近护城河,仔细察看,再选定射击位置。为了便于指挥和精确射击,有些炮兵部队还把大炮布置在步兵团进攻位置,近距离快速开火,有效地支持了步兵团快速攻城。各炮队均派遣一支指挥队,与前线步兵团协同作战,并依据作战进度和步兵团的需要,及时准确地组织炮击。在攻防战最激烈的时候,炮兵部队发挥了我军“近身肉搏”的强悍作战风格,以近身火力支援了步兵的冲锋。
109团担负着攻城、攻城的主要任务,在战斗中伤亡惨重,消耗了大量的弹药和器材。因此,我团在作战中,勇敢地把被俘的战士当作后备力量,并以缴获的敌军武器、弹药向敌军发起猛攻。有些连在连番作战中死伤惨重,但在作战过程中又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和补给,到了最后,人员和武器装备都超过了战前,战斗力也是一次比一次强。2营在攻打外城之前,就已经开始教导那些刚刚被解放出来的士兵,如何搬运炸药,如何袭击街道上的建筑,如何突破封锁线。
战场上用俘虏补充战斗减员
3连和9连不断用俘虏填补空缺,迅速弥补了伤亡,和十倍于己方的敌人战斗了5个多小时。根据9连的统计,他们在战斗中前共有90名战士,在战斗中损失了66名战士,在战斗中得到了补充74名战士,到了最后,整个连队的兵力居然比战斗前还多了8名。1营突袭了火柴公司并俘虏了敌人1个炮兵连,立即命令炮手转向敌人开火。实践表明,109团在攻城战中,坚持边打边补,边打边调整的策略,才是保持连续突击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攻打大城市的时候,由于参与的军队数量多,需要连续的突袭,所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战前,109团专门研究了弹药、物资保障和战场急救等方面的问题,注重在战斗中的组织和指挥。由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该团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草料、火药等,同时还收集了大量敌人丢弃的武器装备。在整个作战期间,后勤人员和随军群众表现出了英勇顽强、吃苦耐劳、不畏牺牲的精神,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始终坚持军队打到哪儿,他们就跟着到哪儿,基本保证了一线官兵打有弹、吃有粮、口渴有水,伤员的转送也得以成功进行。
此外,他们还派出了侦查小队,对道路进行勘察,并设置路标,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1连炊事班在激烈的战斗中,但仍然能够为官兵提供包子、水饺、油饼。当2营占领了城墙的时候,他们每个小时都会收到25箱手雷。从攻占外城到攻占内城,他们一共收到了两万多颗手雷,保证了战斗的需要。
济南解放以后,新华社在《庆祝济南解放的伟大胜利》中说:“这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美联社也发表了他们的看法:“自今以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