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女哪朝强?佳人展中来鉴赏

华舆 2024-09-14 10:20:59

六朝的秀骨清像,盛唐的秾丽丰肥,宋元的端严秀丽、明清的纤细娇柔……近日,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千秋佳人”在文华殿书画馆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了83件馆藏珍贵画作,涵盖了从东晋到清代的各个时期,展现了中国历代女性形象的绝代风姿与精神风貌。

中国古代女子有多美?“女神”的标准有哪些?让我们在这些仕女图中找找答案。

楚王爱细腰 唐人崇丰腴

▲观众在参观“千秋佳人——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四期)”。(图片来自中新社)

进入展厅,最具人气的作品当属唐画《挥扇仕女图》卷,传为当代著名画家周昉所作。13位头挽高髻、细目圆面、长裙曳地的嫔妃和宫女一字排开。有人执扇慵坐,有人解囊抽琴,有人对镜理妆……不过,人物体态大都秾丽丰肥,面庞圆润。另一边,五代十国绘画名家阮郜创作的《阆苑女仙图》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画中女子清瘦寡淡,体态修长。那么,古代女子究竟以什么身材为美?

事实上,不同历史时期,女子审美标准也各不相同。先秦时期,北方中原地区推崇“硕”或“颀”,用俗话来说,就是“高个儿”,以“体长”为美。而在以楚国人为代表的南方人眼里,“高个儿”似乎不受青睐,而是以“细腰”为美。“细腰”又叫“纤腰”“小腰”“柳腰”。据《韩非子·二柄》,韩非子在论述君王个人好恶对执政治国行为的影响时,引用了这样的例子:“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意思是,楚王欣赏细腰之人,结果身边人为了取悦于他,大多节食瘦身。

秦汉以后,女子好身材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体长”和“细腰”虽然仍有人欣赏,但贵族阶层更喜欢身体轻柔纤弱——以“体轻”为美。有史料记载,汉朝后宫受宠嫔妃多是体轻者。例如,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成语“环肥燕瘦”中的“燕瘦”,说的便是她。这一风尚对此后南北朝女子的塑体选择也产生了影响。《南史》称,南朝梁名将羊侃的艺伎张净琬腰围只有一尺六寸,能站在人的手掌上跳舞。

唐朝时则一改之前的“细腰”和“体轻”,女子身材以“丰腴”为美,杨柳腰反而不被看好,唐朝美女无一不富态。观阎立本的《步辇图》可见,唐太宗周边的侍女没一个瘦的。时间越往后,绘画中的唐朝仕女越丰满。现代考古发现的盛唐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也证实了这一点,个个丰腴,没有例外。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唐朝以丰腴为美,并不等于以胖为美。在现存唐朝人物画中,男子可没有“啤酒肚”,女子也没有“怀孕腹”,身材比例都很合理,是一种自然的健康之美。

唐朝以后,女子身材审美呈现多样性,但基本上都以“苗条”为美,与现代十分接近。

古代眉妆最“内卷”?

▲观众在参观“千秋佳人——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四期)”。(图片来自中新社)

除了《挥扇仕女图》,东晋顾恺之(传)《女史箴图》卷同样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此次展出的为宋人白描摹本,笔法流利舒展,线条细劲连绵,人物形象高雅古朴。但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图中女子无一不是长眉细目。这眉妆到底有啥讲究?

在现代妆容中,眼部的眼影、眼线和睫毛是极为重要的部分,但却并不是古代女性关注的重点。古时候,女子更在意自己的眉毛。《诗经·卫风·硕人》中便有“螓首蛾眉”的形容,可见细长的眉型是当时美女的标准之一。

到了唐朝,女性的眉妆造型更是花样迭出,形态殊异,例如小山眉、远山眉、垂珠眉、涵烟眉……在新疆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唐代仕女图中,女性缤纷、夸张的眉型,无不展现出强健自信的精神风貌。宋代以降,女性的眉妆无复唐时的夸张多变,总体以柳叶形的细长眉为主,直到清代依然如是。

眉妆如此丰富,画眉用品自然不能少。影视剧《甄嬛传》中反复提及的螺子黛就是最高档的画眉用品。有学者推测,螺子黛极有可能是骨螺贝中提取的“提尔紫红”,大约需要10000个骨螺才能提取1克高纯度的染料。无论是生产原材料的需求量,还是提取工艺的繁杂,都决定了螺子黛价值不菲。《大业拾遗记》中提到,螺子黛的价值为“每颗值十金”。

除了螺子黛这种画眉奢侈品外,古代女子可以选择的画眉用品还有许多。从战国到汉晋时期,女性梳妆台上最常出现的画眉用品是“黛”,也就是一种矿物制成的颜料。与“黛”同时存在的画眉用品还有“墨”,它更像是黛的平替,也是古代平民女性的“开架眉笔”。此外。还有专门画眉的砚台,专门画眉的液体……主打一个丰富。

你跟古代美女比,或许输在了发量

▲观众在参观“千秋佳人——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四期)”。(图片来自中新社)

作为一场佳人专题展,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美人”也悉数登场。传世名画《洛神赋》描绘了曹植在洛水之滨邂逅洛水之神宓妃的情景。画中,洛神的发型让人眼前一亮。她梳着高高的灵蛇髻,也就是把头发都集中在头顶,而后分为数股,每股弯成一个圆环,显得婀娜动人。

漂亮的发型自然是古代美女的“标配”。唐代女性在发式的创新是历代之最,仅唐代文学家段成式《髻鬟品》中记载的发式就不下百余种,高髻、反绾髻、乐游髻、百合髻、云髻、花髻、凤髻、飞仙髻……看得人眼花缭乱。

要承载满头珠翠,一头顺滑浓密的长发是先决条件。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长发飘飘的古人们怎样对待头发才能达到唐诗中“云鬓花颜金步摇”的效果呢?

据记载,草木灰对油脂和污物有很好的吸附效果,而且廉价、容易获取,从先秦至唐以前,一直被当作洗发、洗澡、洗手的万用神器。从唐朝开始,人们普遍使用皂角来洗发。将皂荚整个碾碎、浸水,滤出汁液,就是纯天然草本洗发水了。到了明清,富裕阶层普遍使用香皂来洗头,《御香缥缈录》中记载,慈禧太后用的便是宫里自制的玫瑰香皂。

除了多种多样的“洗发水”,古人还有护发精油。自先秦到秦汉,头油一般是在猪脂中加入兰草、蕙草等植物作为香料,因此也被称为“兰膏”或“兰泽”。张骞通西域后,芝麻传入中原。因此自六朝起,芝麻油就开始与猪脂一起作为制作头油与香泽的重要材料;唐代时,芝麻油就已完全取代了猪脂。到了宋代,南方特产的各种鲜花被开发出来,融入头油制作中,从此,中国女性的三千青丝便多了一缕沁人心脾的花香。正是这些护发小妙招,造就了古代女子的“惊人”发量。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感受到了笔墨丹青中体现的东方女性美。众多审美偏好中,你最pick哪一款?(完)

综合中新社、上游新闻、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等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