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自动化喂料系统,中型养殖场改造案,设备调试常见问题,安装前必须了解

青莲养殖 2025-03-25 00:20:49

鹌鹑自动化喂料系统:中型养殖场的深度剖析

鹌鹑是一种小巧玲珑的禽类,别看它个头小,却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鹌鹑肉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鹌鹑蛋也是营养丰富的美食。鹌鹑生长速度比较快,一般饲养几个月就可以开始产蛋,从投入到有收益大概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见到初步成效。

在中型养殖场饲养鹌鹑时,会遇到不少痛点。在南方某省,气候比较湿热,之前有养殖户老李家的鹌鹑经常因为湿热的环境出现呼吸道疾病。他家是散养模式,鹌鹑数量不少,但是管理起来特别麻烦。喂料的时候,每天要人工搬运饲料,在狭小的空间里穿梭,劳动强度很大。而且有时候因为忙碌或者疏忽,喂料量控制不好,有的鹌鹑吃多了会浪费饲料还容易消化不良,吃少了又影响生长和产蛋。在北方一些干冷的地区,也有养殖户反映类似的问题,而且冬季饲料容易冻结,增加了喂料的难度。

像网友小王分享的经历,他去一个中型鹌鹑养殖场参观。这个养殖场是用传统的方式喂料,场地地面到处掉落的饲料,既不卫生也增加了成本。而且不同批次的鹌鹑因为喂料的精准度和时间安排不合理,产蛋量和生长速度参差不齐。

这时候,鹌鹑自动化喂料系统就成为了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在安装鹌鹑自动化喂料系统之前,有好多关键的内容需要了解。

首先是关于养殖场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养殖场的规模,是300只鹌鹑的小型规模,还是3000只以上的中型规模。如果是大型的鹌鹑养殖场,自动化喂料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就要更复杂精细一些。还有养殖场的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的养殖场布局可能相对规整,比较容易规划喂料系统的路线;而在山地等不规则地形上,就需要考虑如何因地制宜地设置喂料流程。

从空间布局上来说,如果是家养模式可能空间有限,自动化的喂料设备要选择合适尺寸和类型的,避免过于庞大影响鹌鹑活动和养殖管理。

再说说鹌鹑自动化喂料系统的组成结构。它主要包括料塔、输料管道、螺旋绞龙、喂料器等部分。料塔是用来储存饲料的,料塔的大小要根据鹌鹑的数量和饲料的消耗量来选择。比如说饲养5000只鹌鹑的养殖场,每天饲料消耗量如果是100公斤,那么料塔的容量就要考虑到鹌鹑的日消耗量、喂料间隔时间以及饲料的供应周期等因素,一般会选择3 - 5立方米的料塔。输料管道连接料塔和各个喂料器,要保证管道直径合适,避免饲料堵塞,不同地区使用的管道材质也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和湿度等因素,比如南方潮湿的气候下,要选择防锈蚀比较好的材质,像不锈钢管道就比较合适;北方冬季寒冷,普通的PVC管道可能会冻裂,就可以考虑加厚的PVC管或者保温管道套件。

螺旋绞龙是将料塔里的饲料输送到管道中的关键部件。它的转速要能够调节,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喂料需求灵活调整喂料量。像北方有养殖户就发现,在冬季鹌鹑活动量减少、采食量也下降的时候,如果螺旋绞龙的转速不能灵活调整就会出现饲料浪费的情况。

喂料器是直接给鹌鹑喂料的部分,它的类型多样,有不同的开口大小和出料形式。在温度比较低的北方地区,有养殖户会遇到喂料器出料口堵塞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饲料在低温下容易粘结,所以喂料器的材质和设计要考虑能够防止饲料粘连。在南方的养殖场,因为湿度大,喂料器的材质要选择防霉的,不然一两个月就会长霉,影响鹌鹑的健康。

说到设备调试,这是很多人容易忽视但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是在安装后的空载调试阶段。这个时候主要是检查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有没有松动,电机运转是否正常等。我有个朋友在山东的养殖场安装了一套自动化喂料系统,在空载调试时发现输料管道连接的地方有轻微的漏料现象,仔细检查发现是密封垫片没有安装好。还有在南方广东的养殖场,空载调试时发现螺旋绞龙转动过于缓慢,经过检查是电机的功率和绞龙的负载不匹配,经过调整电机的转速和扭矩后才解决问题。

在进入负载调试阶段,也就是加入饲料进行喂料测试的时候,要按照鹌鹑的饲养日龄、采食量等因素设置合适的喂料量。比如刚出壳1个月的鹌鹑,每天的喂料量相对较少,要设置较低的初始喂料量。如果在河南的养殖场,养殖面积比较大,鹌鹑分层养殖比较多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各个喂料点饲料分配是否均匀的问题,不均匀的话就会影响鹌鹑的生长速度和产蛋率。

在日常的维护管理方面,也要注意很多细节。定期清理料塔,一般一个月左右清理一次,北方冬季可能半个月清理一次更合适。对于输料管道,要防止饲料在里面堵塞或者积累粉尘,不同地区的粉层厚度和处理频率可能不同,在干燥地区的养殖场粉尘较多,就要更频繁地检查管道内部情况。检查电气部分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定期检查线路是否有受潮或者老化的现象,南方的梅雨季节或者北方的沙尘天气都可能对电气线路造成损害。

而且,不同的自动化喂料系统设备在调试时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一些设备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界面比较复杂,在调试和使用的初期,需要养殖场的员工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熟悉操作流程。像在福建的一个中型养殖场,新引进了一套进口的自动化喂料系统,由于操作人员之前习惯了简单的人工喂料,对新设备操作不熟练,在调试初期就耽误了不少时间。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鹌鹑自动化喂料系统要根据鹌鹑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在鹌鹑的育雏期,喂料要更加精细,喂料量也要严格控制,这个时候喂料器可能会有特殊的模式设置。而在鹌鹑的产蛋高峰期,要保证充足的饲料供应,同时还要根据鹌鹑的产蛋时间和规律合理安排喂料时间。在云南的一家中型养殖场,养殖的鹌鹑品种是白羽鹌鹑,在产蛋高峰期如果喂料不及时,鹌鹑的产蛋量会明显下降,所以他们的自动化喂料系统就设置了一个时间表的优先级,在每天早晨和傍晚产蛋高峰来临前半小时提前加满料。

我们还要考虑鹌鹑自动化喂料系统与养殖场整体养殖模式的融合。在一些中型养殖场,除了鹌鹑养殖,可能还会有一些绿植种植来进行环境的微调节。比如种植薄荷这种绿植,它有清热解毒、改善空气的作用。在南方的一些炎热地区,薄荷可以调节养殖场的温度湿度,而且薄荷的清香对鹌鹑也有一定的舒适性的改善。还有种植金盏花,它的花朵颜色鲜艳,能吸引一些昆虫,但是又能和鹌鹑养殖和谐共处。与种植向日葵对比,向日葵比较高大,可能会占据更多的养殖场空间,而金盏花植株比较矮小适合在养殖场内的缝隙或者角落种植。和薰衣草比起来,薰衣草虽然有安神的作用,但是对光照的要求比较高,而金盏花对光照的适应范围更广。还有迷迭香,在北方的一些养殖场,如果有种植的话,它的特殊气味可以驱虫,不像一些普通的绿植。但是如果养殖场的湿度比较大,比如在广西的一些地方,就要注意迷迭香的根系会不会因为潮湿而腐烂,这时候就需要做好排水措施。

在安装鹌鹑自动化喂料系统之前,一定要对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评估。不要盲目跟风安装一些看似先进但不适合自己养殖场的设备。要充分考虑到地域、环境、养殖模式、鹌鹑品种等多方面的因素。就像东北的养殖场和广东的养殖场,因为地域环境差异太大,一套完全相同的自动化喂料系统可能在这两个地方的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看来,如何在鹌鹑养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还能保留传统的养殖经验和文化内涵呢?是两者完全融合还是一种创新式的融合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