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依赖患者不仅具有躯体依赖,更重要的是心理依赖,应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心理治疗和家庭的支持,使患者的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活动能力各方面都有所提高,为彻底戒酒打下良好的基础。
酒精是一种麻醉剂,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由于长期过量饮酒,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导致脑部损害、出现各种精神障碍,最为多见的是经常出现幻觉、妄想症,这种幻觉、妄想症是在慢性酒精中毒基础上的急性精神障碍,这时病人失去自我制约能力,精神陷入紧张的“冷冻”状态,心理活动杂乱扭曲,在破碎的记忆和变态的心理反应之间形成急性循环。当出现幻觉症时除了采取保护性措施外,应守护在身旁安慰他,给以安全感,并把注意力从症结点引开,引导到感兴趣的话题上去,而且每次都要重复这种做法,让患者的心理反射形成一种模式,逐渐走向正常轨道。家庭、爱人、子女是兴奋点,掌握这个“钥匙”,他就容易跳出症结循环投向有兴趣、有目标的兴奋点。只要病人思路变了,情绪好转了,活力就油然而升。当然这并非是一日之功,需要反反复复的刺激、强化,才能逐渐走向正常轨道。
另外,嗜酒者戒酒成功与否 ,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与社会相对隔离的环境 ,一般认为时间越长预后越好。隔离期至少要 3 个月 ,所以如何使患者安心,并完成一系列的治疗 ,直至成功戒酒 ,在这一过程中心理护理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戒酒患者在生理上戒断症状消失后,心理上存在着躲避现实、缺乏进取心、人际关系不良、压抑、怨天尤人、情绪冲动、睡眠障碍和对酒的心理渴求,单纯的药物替代可有效解除躯体依赖,但对心理情绪障碍疗效并不理想。据报道,酒依赖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戒酒失败的关键原因。这就意味着该类患者有通过酗酒来应付心理压力、解决内心冲突的特征。心理治疗对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如能实施的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措施,提高了戒酒患者对酒精危害的认识,加强培养各方面的修养,增强遇到高危因素的应付能力,是防止复饮的强有力措施。因此在躯体依赖消失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培养和增强他们应付心理压力的能力和对挫折的忍耐力,协调个体心理与关系,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增强对酒的防御能力,可有效降低复饮率。(创作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