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媒体关注到了海南乐东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乐东莺歌海镇新二社区居委会竟然一纸诉状,将县政府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告上了法院,并将海南莺歌海盐场有限公司列为第三人。
“居委会告县政府”诉讼的背后,是长期以来当地居民和莺歌海盐场的土地矛盾。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时间线拉得非常长,如果感兴趣,不妨找出相关报道来仔细研读一下。
莺歌海盐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付出和回报的故事。在建国初期那个特殊的年代,国家要在莺歌海建设盐场,当时的人们,思想境界是超高的,莺歌海人不但无偿献出5万多亩土地,当地的青壮年劳力还积极加入到建设盐场的大军当中,莺歌海镇新二社区居委会的集体土地就在这场建设中被大量征用。
失去土地的村民,自然也要生存,最开始的几十年,盐场都有给予村民各种补助,保证村民的基本生活,不过据报道,这种平衡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打破了,补助停了。于是村民就要动脑筋想办法,看到当地存在大量闲置荒废的土地,于是一部分就被村民用来作为鱼塘搞养殖业。
就是这部分土地的归属,成为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导火索。当地居委会认为这是村里的“自留地”,已经约定俗成经营了几十年;而盐场认为鱼塘归盐场所有,村民侵占了国有用地。
土地的归属确认,实际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据了解,早在2014年乐东县自规局就给盐场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当事社区的鱼塘养殖用地都被纳入范围内。所以,从法律层面来讲,现在所谓的土地纠纷并不存在纠纷。
但,现实往往并不是非黑即白泾渭分明的。在这起事件中,村民跟“你”讲道理,“你”却只跟他讲法律。诚然,我们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过我们假设一下,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建设莺歌海盐场的时候,当地的村民也只讲法律而不讲感情不讲奉献,盐场能否顺利快速地建成?
村民错了么?没有错。盐场错了么?似乎也没有错。正因为大家都没有错,问题才更棘手。由此看来,不能简单以现行法律的标准对待当地的村民,当地的村民在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无私贡献,他们可以不要荣华富贵,但失地之后的生活问题总要面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曾提出:“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这虽然是党对选人用人方面提出的要求,但在面对诸多的社会问题上同样适用。毕竟,如果把老实人当傻子,以后谁还愿当老实人?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以后谁还会谈公理道义?
所以,我很理解“居委会告县政府”的无奈,问题既然摆在那,不去解决它就会一直存在,不管是县政府也好,还是莺歌海盐场也罢,都有责任义务通力协作面对现实,为它画上一个满意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