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对很多人来说,这意味着可以享受暖和的炉火和舒适的被窝了,但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冬季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季节,一个潜伏着健康危机的“雷区”。
血压的波动和并发症的风险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总是让人感觉到提心吊胆的,李叔就是这样,李叔今年75岁了,身子骨一直以来都很硬朗,平常不光喜欢晨练不说,还非常的注重饮食。
但最近几天,可能是天气太冷的原因,李叔感到浑身都不自在,于是便和老伴一同来到了医院,李叔在门诊室里焦急地询问医生,最近头晕是不是血压又升高了,尽管自己一直在按时服药,但寒冷的天气似乎还是让他感到不适。
相信很多人和李叔的经历一样,不少高血压患者冬天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寒冷的天气会对高血压患者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血压波动加剧: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为了保持核心温度,会做出一些反应,最明显的就是血管变窄,血管就像人体的“水管”,收缩后管腔变窄,血液流动阻力增大,血压自然会升高。
这就像冬天水管容易被冻住,水就不流畅一样。寒冷还会让交感神经活跃起来,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多,这些激素如同“兴奋剂”,会进一步促进血管收缩,加剧血压升高。

血压忽高忽低,对身体的冲击很大,容易出现头痛、头晕、心慌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脑出血、心肌梗死等致命疾病。
应对策略:每日至少测量两次血压,一般以晨起与晚睡前为宜,这样可以更为妥善地知晓血压的波动状况。
按时吃药,不要自己停药或改剂量,一定要按医生说的来,如果血压波动较大,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降压药的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2.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寒冷导致的血管收缩,除了直接升高血压外,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血管收缩后,血流变慢,血液更容易在血管壁上堆积,形成血栓。
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本身就比较脆弱,容易受伤。如果血栓形成了并堵住血管,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严重问题,这就像是冬天河水结冰,容易阻塞河道,引发洪涝灾害。

应对策略:注意保暖,做好防寒措施,防止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和四肢末端的保暖,这些部位容易受寒,也更容易引发血压波动。
适量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但别做太剧烈的运动,以防血压突然升高。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咸和油腻的食物,这样不会给血管增加负担。

3.呼吸道感染: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高血压患者得了呼吸道感染不仅对身体不利,还可能让血压更高。
当感染发生时,身体会启动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症物质,这些炎症介质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咳嗽、气喘等症状也会使患者的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进一步加剧血压波动,就像是火上浇油一般,让本来就脆弱的血管更加不堪一击。

应对策略:保暖,避免受寒,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要增强免疫力,关键是要吃得好、动得对,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每天抽点时间做做运动,不用太激烈,关键是持之以恒,这样身体素质自然会好起来。
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这样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4.药物不良反应:代谢和排泄功能的“冬季效应”,寒冷天气可能会让你的身体代谢和排泄变慢,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更长,浓度也会升高,这会增加出现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一些降压药可能会引起低血压、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冬季由于血管收缩,血压本身就容易升高,患者可能会增加降压药的剂量,这更容易导致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就像冬天河水变少,污染物浓度变高,对环境的危害更大了。

应对策略:一定要按医生说的来吃药,不要自己随便加量或减量,留意自己的身体变化,感觉不对劲时赶紧去看医生,如果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刻停药并尽快看医生。
中医认为,人体是个复杂的系统,和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冬天天气冷,寒气容易伤到体内的阳气,寒气进入身体后,会导致身体的经络不畅,气血运行受阻,进而影响内脏的功能。
对于气血不和、阴阳失调的高血压患者,冬天更容易感到头晕、头痛,还可能出现胸闷和气短,病情也更容易加重,这就好比冬天树木凋零,生机不足,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1.忽视保暖:中医认为,天气冷了,血管会收缩,气血运行不畅,这样可能会让高血压更严重,冬天保暖对高血压患者特别重要,尤其是要保护好头部、脖子和手脚这些容易受寒的地方,这些部位要是着凉了,寒气就容易往身体里钻。
头部着凉后,血压可能会变得不稳定,还可能引起头痛或眩晕,这就好比冬天门窗不严,寒风入侵,屋内温度自然下降。

2.饮食不当:阴阳失衡,雪上加霜,中医强调“五味调和”,饮食要均衡,冬季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因为过量摄入盐分和脂肪会加重体内痰湿,导致阴阳失衡,进一步加重高血压。
这就好比冬天炉火过旺,容易导致室内干燥,加重呼吸道不适,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多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适量摄入富含钾、钙、镁等矿物质的食物,这些元素有助于平稳血压。
中医也讲究“少辛多酸”,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具有酸性味道的食物,以调和肝气,疏通血脉。

3.忽视运动:气血瘀滞,血压难控,中医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适度活动对身体有好处,冬季高血压患者由于天气寒冷,往往不愿运动,导致气血瘀滞,血压难以控制。
冬天,高血压患者可以试试太极和八段锦这些温和的运动,这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帮助调节身体,稳定血压,运动应当以舒适、适量为原则,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以免耗伤正气。

西医和中医对冬季高血压的视角不同,不难发现,两者并不是说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西医的优势在于快速控制血压,针对性强,能够有效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而中医的优势在于调理体质,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将两者结合起来,内外兼修,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冬季高血压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用药:这是控制血压的基础,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按医生的嘱咐吃药,不能自己随意停药或调整药量,根据变化调整用药,这样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切勿听信偏方或网络传言,相信科学。即使感觉身体状况良好,也要坚持服药,因为血压波动是隐蔽的,感觉不到并不代表血压稳定。

2.定期检查血压:定期测量血压能帮助你及时了解身体状况的变化,建议每天至少测量两次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发现血压波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调整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是控制血压的关键,冬天保暖很重要,特别要注意头、脖子和手脚这些部位。
穿戴保暖衣物,避免受寒,是预防血压波动和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饮食要吃得清淡一些,少放盐和油,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还可以适量吃一些含有钾、钙、镁等矿物质的食物。

少吃盐和油,保持体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很有帮助,中医提倡的“少辛多酸”原则也值得借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具有酸味的食物,有助于调和肝气,疏通血脉。

适当的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但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可以选择一些放松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或八段锦,根据自己的情况慢慢来,坚持下去。
吸烟和喝酒都会让高血压更严重,所以高血压患者最好戒烟少喝酒,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保持好心态,情绪平稳,对控制血压也很重要,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听音乐、看看书或是冥想。

4.中医调理:中医调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高血压的长期控制有益,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医调理方法,如针灸、按摩、中药等。但要注意,中医调理不能代替西医治疗,两者需要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冬季是高血压的高发季节,也是高血压患者面临挑战的季节。血压的波动、并发症的风险,时刻提醒我们,高血压管理不容忽视,只有认真对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平安度过寒冬。
高血压患者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身的健康管理中来,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疾病的发生,内外兼顾,才能真正预防问题,享受健康生活。
信息来源:[1]武明芬.医联体模式下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实施效果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4-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