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穿上了龙袍,就能安享普天之下的景仰?
是不是有了高耸的宫墙,就能抵挡剑影刀光?
是不是画成了庙堂的尊像,就一定会万古流芳?
李煜李煜,原名李从嘉,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他即位后改名为“煜”,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古代帝王权贵迷信占卜、风水和命理学,相信改名能改变人的命运,给国家带来好运。李煜的祖父和父亲都在建立政权后改名,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日”字。
李煜的名字“煜”取自汉代扬雄《太玄•元告》的“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意为太阳照亮白天,月亮照亮黑夜。“煜”有明亮、照耀、火焰之意,对李煜来说寓意更为深刻。他希望自己能像太阳一样,为江山社稷带来新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给百姓带来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是他登基后的决心,也是他的美好愿景。
李煜小时候李煜之所以有这样的愿望,是因为他执政南唐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矛盾都十分严重,积重难返。中原的宋王朝越来越强大,宋太祖赵匡胤雄才伟略,南唐无法与之抗衡。
李煜的祖父李昇在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建立南唐时,举国上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安宁景象。就在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日子里,李煜呱呱坠地,他的出生时间恰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李煜的相貌也让人称奇,据《新五代史》记载,他额头宽阔丰满,门牙重叠,并且有一只眼睛里长了两个瞳仁。这种奇特的相貌在古人看来是圣贤或者帝王才具备的,因此,李煜一出生就受到重视。
李昇清除障碍,顺利登上帝位,对自己的小孙子李煜更加喜爱。李璟对这个拥有双瞳的儿子也十分关注,为他起名“从嘉”,又因为他出生在良辰吉日,所以取字“重光”。
李煜生长于深宫,父母对他呵护有加,他的生活充满了锦衣玉食和钟鼓之乐。虽然李昇提倡节俭,但李煜的童年生活依然充满了无忧无虑和纯真无邪。他从小聪颖过人,琴棋书画都有名师指点。7岁时,他就能背诵《燕歌行》并解释其含义,这让父亲李璟赞叹不已,也对他的未来寄予厚望。
然而,就在李煜7岁这一年,李家政权发生了更迭,李昪因病去世,李璟继位,李煜的身份也变得更加尊贵。
李煜与兄长然而,李煜的人生并没有像他的出生那样充满浪漫和美好,而是充满了波折和磨难。随着时间的流逝,李煜逐渐成长为一个沉迷于诗词歌赋、绘画音律的少年,他的生活看似平静而悠闲。但实际上,他的身份和他的兄长李弘冀成为了他的困扰。虽然他排行第六,看似与皇位无缘,但他的前面的兄长们相继病逝或夭折,使得他的继承顺序仅次于皇长子。这使得视皇位为唯一目标的李弘冀对他心生忌惮。面对兄长的威胁,李煜选择明哲保身,这让他第一次感到了皇子的身份带来的压力和烦恼。曾经他们之间有着亲密的兄弟之情,但现在却变得紧张而微妙。李煜不禁感到无奈,他意识到在权力的面前,骨肉亲情变得如此脆弱和渺小。
渔父(其一)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渔父渔父(其二)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两首词反映了李煜在那个时期的心境,其灵感来源于卫贤所绘的《春江钓图》,属于题画词。两首词的意境和意象非常接近,都表达了作者回避斗争、善置其身的处世态度。
第一首词充满了潇洒飘逸的气息,突出了“渔父”的快乐;而第二首词则表现出狂放豪爽的氛围,创造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意境,突出了“渔父”的自由自在。这两首词读起来流畅而富有韵律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它们的重要性也非常重要,标志着李煜词风意境上的一个转折点。
从内容上看,李煜读书、学习时期的词作主要描述宫廷生活的所见所闻,范围相对较窄;但从语言上看,以前多发雅致绮丽之语,着重描绘花柳风月,带有“花间派”的特点和父亲李璟的影子。然而,这两首《渔父》词与以往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既具有陶渊明诗歌的平淡朴素,又融入了苏轼诗歌的豪放恣意。
李煜处处展示自己的与世无争如果可以选择,他就想做一个隐士,李煜笔下的这个渔父是一个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人物,他独自一人,撑着一支竿子,乘一叶小舟,看春风里的李白,看浪花卷起千堆雪,畅游于山水之间。
这才是李煜想要的人生,也是他拥有过的人生。那时,世人没有人比他更快乐了,雄图霸业他不需要,也不奢求。
他只想远离尘世喧嚣,远离人间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