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是上学时必学的两篇文章,它们都是历经千年的经典,是绝对“开门”的古董。
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可能会仔仔细细地将文章讲个透彻,但是却很少解释文章的背景。
这个“滕王”到底是谁?他又为什么要建造滕王阁?
李家老幺
“幺”这个字可是有讲究的,一般我们说要报警的时候,打电话都是“幺幺零”,没人会说报警电话是“一一零”。
其实“幺”就是一,一就是小,因此在麻将牌上会有“幺鸡”的说法,因为那张牌上画的确实像“小鸡”。
后来“幺”又衍生出了“最小的”这个意思,而老幺指的就是家中排行最小的那个孩子。
这个最小的孩子,往往能得到一家人的宠爱,就算是全家人都闹掰了,人们也不会对这个“老幺”怎么样的。
平民百姓家里是如此,皇帝家里也是如此。
唐太宗李世民一家可以说是最经典的反面教材,弟弟杀哥哥,儿子逼父亲,上演了一出真正的家庭伦理大剧。
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家庭里,李渊依然最宠爱“老幺”,就算是李世民弑杀长兄,逼父让位,他也依然很照顾这个最小的儿子。
自从李渊从隋炀帝之孙的手里夺来皇位后,他就成了甩手掌柜,把外面的事都交给了两个儿子去做,而李渊只负责在后宫里吃喝玩乐。
隋炀帝的后宫里本来人就不少,李渊自己又找了一批,现在他的后宫妃子的数量已经够他享用一辈子了。
李渊是五十二岁登基当上了皇帝,但是你别看他五十二岁,他可是出了名的“老当益壮”,算得上是后宫里的“老黄忠”。
公元618年,李渊即位,从这一年开始到公元628年。这十年间,他一共多了十七个儿子和十三个女儿,平均每年三个。
他那么多妃子,每年三个其实好像并不是很多,关键是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李世民费了半天劲儿,求佛加炼丹也才活了五十四岁。
他爹李渊五十四岁的时候,还老当益壮呢,这一点李世民是比不上的。
李渊一共有二十二个儿子,而他们家的老幺是在李渊六十二岁那年出生的,他的生母是柳宝林,名字叫李元婴。
在李元婴九岁那年,也就是李渊去世的那一年,他被封为滕王。因为他的封地就在滕州,而他也就是《滕王阁序》中的滕王。
两位皇帝的宠爱
玄武门之变是公元626年发生的,而李元婴是公元628年出生的,这就代表着,李元婴出生的时候,他父亲就已经不是皇帝了,只能是当太上皇了。
但是李元婴的出现也打破了长久以来的一种言论,那就是李世民登基之后虐待自己的父亲李渊。
他们说李渊自从把皇位让出去之后,就一直受到李世民的虐待。李世民不仅不让他出门,还没有派人来照顾他的日常起居。
但事实上,李渊退位之后,还给李世民生了三个弟弟,而且他们都活得挺好,一直活到了武则天称帝前夕才去世。
这三个弟弟的出现,让李世民虐待父亲的谣言不攻自破。
其实从李世民的执政风格也能看出来,他这个连功臣都没杀过的皇帝,哪里来的坏心眼去虐待自己的父亲?人家李渊在后宫里过得好好的。
李渊的晚年生活实在是无聊,他每天最开心的事当然是陪着这些小家伙玩。而李渊最宠爱的就是最小的李元婴,这点从李元婴九岁被封王就能看出来。
他在长安的时候被李渊宠爱。在李渊去世之后,他又被李世民宠爱,还有后宫里这么多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的宠爱,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等李元婴长大一点后,他便来到了自己的封地滕州,也就是如今的山东省滕州市。
他来到这里之后,比在皇宫里还要猖狂,当地的官员根本不敢招惹他,而且还得一直听从他的命令办事。
为了能过上和皇宫里一样舒服的生活,李元婴一来就开始大兴土木。
李元婴在山东滕州也留下了一座楼阁,被称为滕州滕王阁,这也是他离开家之后,留下的第一处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阁楼。
李元婴在这里如此猖狂,搞得百姓民不聊生,难道就没有人举报他吗?当然有。滕州本地的官员发动了整个山东的官员来举报他,但是李世民却置若罔闻。
在他眼里,这个弟弟修建个楼阁根本不算什么,只要他别造反,别跟自己对着干就好了。至于大兴土木,都是小孩子才会喜欢的东西。
因此,李世民根本就没搭理这一茬,山东官员们年年上奏,但是李世民年年搁置。
李元婴受父亲宠爱,受哥哥宠爱,但是他总不能受侄子宠爱吧?唐高宗登基之后,看到举报李元婴的奏章如此之多,他也是被吓了一跳。
虽然李治的年龄比李元婴要大一些,但是李元婴毕竟是他叔叔辈的人,他也不好跟自己这位小叔叔撕破脸。
但是李治也没有义务像长辈那样惯着李元婴,于是他就给李元婴去了两封警告信,让李元婴收敛一点,不要再大兴土木,鱼肉百姓了。
但是李元婴不但没有接受李治的警告,反而变本加厉,更加肆无忌惮了。
见李元婴这么不知好歹,李治也就动手了,他直接将李元婴贬离了滕州,把他送到苏州去了。
李元婴还没来得及在苏州大兴土木,就又被贬到洪州去了,这唐朝的洪州就是我们今天的南昌市。
李元婴来到洪州后,依然没有吸取教训,接着在这里大兴土木。
他在南昌的赣江江边,又盖起了一座宏伟的楼阁,并将其命名为“滕王阁”,而这座滕王阁正是《滕王阁序》里描写的那一座。
在南昌待了十年后,李元婴又被调往了隆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阆中。这里的云台山上,也有李元婴留下的滕王亭,杜甫的诗里还提到过这里。
此时的李元婴已经三十五岁了,他三十多年来过得太舒坦了,而且在接下来的二十二年中,他依然能过得如此舒坦。
而那个老跟他过不去的李治,此时已经陷入了与武则天的争斗中,并且很快便败下阵来,直接病死了。
武则天掌权之后,开始大肆屠杀李氏后人,到武则天称帝的时候,李家后人已经不剩几个了。而李元婴住地比较偏远,人也不是很聪明,因此他这一脉就躲过了武则天的屠杀,成为了仅存的几支李氏血脉之一。
公元684年,李元婴病逝在自己家中,享年五十七岁。
他这一辈子没有参过政,只会吃喝玩乐,就算是到了隆州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他依然能游山玩水,自娱自乐,也算是一种本事了。
而他虽然没有什么大成就,但是单凭《滕王阁序》这一篇文章,就足以让他名传千古,但是就从他做的这些破事来看,还是让后人忘记他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