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意查了一下上一部在电影院里看的电影还是两个月前的《唐顿庄园2》。
面对摆烂了半年的内地电影市场,《独行月球》至少给了我们两个确定性。
一是电影必定重新激活院线。
二是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这还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很久没见到这种情况了,影院前台排起了队买爆米花,朋友圈里不少于五个人晒《独行月球》的票根,腾哥的路人缘可见一斑。
而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部电影都值得一看,即便再不济也可以当做社交货币拿来跟人讨论。
而我个人的观点其实是挺喜欢的。
接下来我就带剧透地聊聊这部电影好在哪、烂在哪。
电影改编自韩国漫画家赵石的同名漫画,光故事就让人眼前一亮。
一颗小行星即将撞击地球,人类在月球上部署了“月盾计划”,先发射核弹击碎小行星,再利用月球引力将行星碎片接住。
不料行星提前来袭,全员紧急撤离。
可沈腾饰演的维修工独孤月因为给马丽饰演的指挥官马蓝星写情书,错过了撤离通知,被独自留在月球。
随后“月盾计划”失败,小行星撞击地球,独孤月成了“宇宙最后的人类”。
与他同样被遗留月球的还有一只袋鼠“刚子”,就这样,两“人”开始了在地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
人类当然没那么容易灭绝,小行星撞击后,幸存者转入地下生活。
联合国授权将独孤月在月球上的生活全球直播,他在不知情下成了次顶流。
以上只是电影前半小时的剧情。
后半段话锋一转,聚焦独孤月如何月球自救,如何建造返回地球的飞船上。
他的行动感动了地球上的观众,却让电影院里的观众心生疑惑,好像跟期待的剧情有点不一样呢。
最初我期待的就是看沈腾自己如何在月球折腾,然后像《楚门的世界》那样全球直播社死。
不过沈腾的摆烂生活并不深入彻底,而是很快滑向“自救”的第二阶段。
因为摆烂的方法就那么多,拍半个小时就有点黔驴技穷了,再拍下去只能是小品段子大合集。
再有《独行月球》的野心好像也比较大,我是没想到电影能在科幻层面走这么远,要是只当喜剧片看倒是小看他了。
尤其特效,由《流浪地球》和《刺杀小说家》的MOREVFX团队倾力打造,已完全不弱于海外团队的效果了。
不过剧情上做的还有进步空间就是了。
你看就算电影借鉴的《荒岛余生》和《火星救援》,后边也是在自救上花了很大笔墨,这样的剧情走向并不奇怪。
问题是作为故事主线,这部分内容没有表现在预告片里,造成观众预期的落空。
于是电影在搞笑、热血、爱情、感动、牺牲之间反复切换,拼贴出一部好看,却又不那么纯粹的电影。
是的,我认为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元素塞得太满,电影完成度不高。
而元素塞得满的原因是【借鉴】了太多同类型电影。
上边提到的《荒岛余生》《火星救援》和《楚门的世界》,这都是大段的拼合。
比如戏份吃重的刚子就跟《荒岛余生》的威尔逊一样。
除此之外,刚子拉滑板飞跃峡谷致敬《ET外星人》,托举核弹致敬《复仇者联盟》,打造逃生舱也很像《钢铁侠》里设计装甲的桥段,李成儒的轮椅则致敬X教授。
而且学得有模有样,单拿出来哪一段都挺有效果,组装在一起就奇怪了,不够搭呀。
要不是沈腾的表演,这个散装剧本烂片无疑。
可腾哥凭借强大的信念感,在几种情绪间切换游刃有余。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经历了长久的独自生活后,他第一次与地球连线,沈腾的表情从连线前的忐忑不安,到看到同事时的喜悦,到知道自己一直被直播时的社死,再到看到马蓝星时的羞涩,整个30秒的时间沈腾没有说过一句台词,却把独孤月之前所有脱线放飞的经历,封装在同一个人身上,让观众觉得可信。
真的别把沈腾再当喜剧演员了,他就是个演员。
与他演技相对应的是除了黄子韬以外的所有其他演员。不管是辣目洋子还是常远,不管是黄才伦还是李成儒,全程是演小品的感觉,没有一秒钟能融入剧情。
就连马丽也全程端着,我觉得把《开端》里的刘涛拉过来演这个角色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那问题就来了,沈腾再厉害也带不动一整部电影的。
电影最主要的两大缺点都很致命。
首先是喜剧部分不够搞笑。
前半个小时笑点还挺密集的,虽然谐音梗和被打脸这样直给的笑话居多,不过还是挺有效的。
第二是科幻部分不够科幻。
后边喜剧内容就比较少了,更多是与前边伏笔的呼应。
按理说这样的call back是更高端的结构性幽默,可是很多观众反应平淡,大概是给得有点突然吧。
科幻部分极不严肃,可那种一眼看着就不靠谱的设定还能叫漏洞吗,那种摊开给看的荒诞摆明了告诉你电影的内核还是喜剧。
那么一部既不爆笑又不科幻的科幻喜剧片能看吗?
答案是肯定的。
这是一部【娱乐片】,就是轻松氛围下,情侣或者三五好友放松一下的那种电影。
经典谈不上,但肯定不会让你走神瞌睡,中途退场,过程中有燃点有笑点,有泪点还有点励志。
就像我上边说的,不过你看完觉得喜欢或是不喜欢,《独行月球》都看完不亏,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