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吕派”艺术流派创始人吕瑞英老师。
吕瑞英,1933年出生于上海。1940年,年仅7岁的吕瑞英,拜越剧男班老艺人盖月棠为师,进入"四友社"(又名"四季班")科班学戏。11岁那年,就搭戏班,到杭嘉湖一带演出。1949年,进入东山越艺社,先任三肩旦,后升为二肩旦。
1950年,吕瑞英与丁赛君联袂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崭露头角,她与丁赛君、金采风,被观众美称为东山越艺社的“三鼎甲”。1951年,进入国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后转为上海越剧院),随即成为剧团重点培养对象,剧团为她艺术上脱颖而出创造了许多条件。参加"华东"不久,即安排她演主角或重要角色,如在《小二黑结婚》中主演小芹一角,在《相思树》中为袁雪芬配演凤姑一角。
金采风、吕瑞英
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京举行,领导上安排她去参加这一盛会,给了她一次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她在展演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扮演银心,被大会授予演员三等奖。1953年,领导上决定将《梁祝》摄制成彩色戏曲影片,由范瑞娟、袁雪芬出演男女主角,吕瑞英仍演银心一角。这虽是一个戏份不多的小角色,但她演得很活,一颦一笑,惹人喜爱。1954年,影片在全国城乡放映,产生了轰动效应。各地的观众来信,似雪片般飞到华东越剧团,不仅赞美扮演主角的袁雪芬、范瑞娟,也热情赞赏吕瑞英的演艺。
1954年,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饰《打金枝》中的公主,获表演一等奖。
《打金枝》
在吕瑞英艺术成长的过程中,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等大姐,都给过她不少帮助。她的唱腔开始是学袁派的,她与袁雪芬同台演出过《相思树》、《梁祝》、《西厢记》、《白蛇传》等剧目。在合作排练中,袁雪芬总是言传身教地启发她如何进入规定情境,如何进入角色,交流感情。范瑞娟从"东山"起,就乐于扶植青年。吕瑞英多年来得到她的热情帮助,与她同台演出《宝莲灯》、《打金枝》、《踏岙》等许多剧目。吕瑞英扮演的红娘、小青、银心等角色,则受到傅全香的热心传授和辅导。张桂凤更可说是吕瑞英的良师益友,吕瑞英曾与张桂凤合作主演过《打金枝》、《二堂放子》、《穆桂英挂帅》、《金山战鼓》、《辕门责夫》等许多戏。在排戏中为了达到表演上的准确,张桂凤常常要她多次反复重来,不对就严厉批评。吕瑞英在这样一批老大姐的关爱下,艺术上进步很快。
《西厢记》
1954年,是吕瑞英艺术上丰收的一年。她成功地在舞台上塑造了《西厢记》中的红娘和《打金枝》中的公主这两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她饰演的红娘,在舞台上她把红娘热情、纯真、大胆、机智的性格行为,表现得栩栩如生,得到行内行外专家观众的一致好评,有"活红娘"之誉。
五、六十年代是吕瑞英艺术道路上的辉煌时期,她主演了《西厢记》、《打金枝》、《二堂放子》、《穆桂英挂帅》、《辕门贵夫》、《金山战鼓》、《三看御妹》、《孟丽君》、《梅花魂》、《窦娥冤》、《壮丽的青春》等剧目,又参加了越剧艺术影片《红楼梦》的拍摄,在舞台和银幕上,成功地塑造了红娘、公主、穆桂英、梁红玉、刘金定、王桂英、薛宝钗等艺术形象。
《红楼梦》
1979年,越剧院恢复建制,吕瑞英被安排到男女合演的一团挑梁,与史济华、刘觉等男演员,合作主演了《十一郎》、《桃李梅》、《西厢记》、《凄凉辽宫月》以及《花中君子》等一大批剧目,为越剧的振兴发展作出了贡献。
《凄凉辽宫月》
吕瑞英当院长后,主动退居舞台二线。她积极支持男女合演,扶植新人,甘为青年演员当配角。在青年男演员许杰主演的现代剧《天鹅之歌》和赵志刚主演的古装戏《天鹅宴》中担任配角。1986年,她抓出了两台新戏,即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和现代剧《瓜园曲》,参加了上海市第三届戏剧节,获得不少奖项。
1988年,她已过了退休年龄而卸任。然而她退而不休,受聘担任越剧院的顾问兼一团的艺术指导,还被选为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依然忙忙碌碌奔波在台上台下,为了完成剧院的演出计划,又主演了《穆桂英挂帅》和《东瀛遣唐客》两台新排剧目。1990年,她和范瑞娟、张桂凤等参加国务院侨办组织的中国民族艺术代表团,去联邦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演出了《打金枝》等剧目。
吕瑞英、陈辉玲
2024年4月,92岁高龄的吕瑞英获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殊贡献奖。最近,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吕派”花旦陈辉玲探望吕瑞英老师的合影中,我们看到年逾九旬的吕瑞英老师精神矍铄、温和慈祥,很显年轻,在此我们祝福吕宗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